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对待写作,他十分严肃,而当老舍跟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时候,他可是孩子气十足的,将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老师对孩子进行所谓“放羊式”的教育,主经“无教育”胜于“有教育”。“无教育”是不是就是对孩子撒手不管了呢?并不是如此。老舍希望孩子们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老舍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倡“无为”。他不看重孩子的功课,也没有强迫儿子舒乙学贯中西、子承父业,甚至还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当木匠或者是拉车的车夫。老舍在一篇文章《艺术与木匠》里边明确写到的,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有意愿而且十分努力,想成为作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木匠、瓦匠,与成为作家有同样意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最后儿子没有成为木匠,也没有成为瓦匠,而是去学了理工科,老舍也非常高兴。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理工科人才是国家建设非常需要的。
老舍十分尊重孩子,把孩子们当成他自己的好朋友。只要有什么问题涉及到孩子的,他会跟孩子说明情况并询问孩子的看法和意见,孩子在老舍面前可以自由说话,老舍先生认为孩子有这个权利,也希望父母们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
孩子们送小礼物给老舍,老舍一定当场回赠礼物,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礼物,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送给孩子们,或者把自己的作品签上名字送出去。
老舍觉得天底下最珍贵的、万万不可扼杀的就是孩子的天性,大人不能处处对孩子爱玩、好玩的天性进行束缚和要求,如果小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呆板老成,一举一动就像个小大人,老舍先生直言说我想要落泪!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老舍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老舍先生鼓励让孩子“任性”地发展,自由地发展,就你放羊一样,只要吃的不是有毒有害的草,不加限制,羊仔可以天然地、自由地成长。他的放羊式教育是从平凡朴实的生活中为孩子总结出了一套处世的方法,一种生命的意义,珍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去滋养内心的种子。没有什么比看着父母恩爱,每日津津有味的日子更能教会孩子该怎样去生活了。
而现在的父母一切都向着“有用”去看齐。“给孩子学画画有什么用?”“孩子喜欢跳舞,但跳舞没有用啊?对将来择业一点帮助都没有!”“我看还是给娃学一点编程比较实用,娃不是动手能力强嘛,对将来有好处。”如此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家长觉得有用的才去学,没有用的统统不学,最终还是会以孩子放弃收场。就算有的孩子为了讨父母欢心,勉强学了,也只是从小会做一个拙劣的演员,一个麻木的机器,只会把家长和老师输入的知识背诵出来,把真实的自己深深地埋进潜意识里去。
现在的家长心里装着太多的“望子成龙”、“这家族争光”,用尽一切力量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而老舍想说的是,一个平凡快乐的普通人,并不比一个成功的人差,也并不比一个成功的人容易做到。
老舍曾写过一封家书,信中谈到对儿女的教育和期望。他定道:“孩子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就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会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然非常欢喜!
老舍教育孩子遵循着五大原则。
一、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先生曾经给妻子写过一封信,在信中写道对孩子们的希望时这样说到:“我想孩子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意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二、 主张儿童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三、 不以儿童为玩物。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子识字,如果有客人来则表演一番,他是以儿童为玩物,往往忘记了儿童的身心,忘了儿童教育要慢慢的,不可拔苗助长也。”
四、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身体力行。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还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五、 鼓励创造。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这就是老舍先生教育孩子的五大原则,听了老舍先生的故事,相信我们都有很多启发,能让我们明白“放羊式教育”的真正内涵。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经营着一间软体家具厂,“伊力威斯”是我们的品牌。这是我的第227篇原创日记。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跟今天,写日记亦是如此,抓住今天,我们将收获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