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田中守望自己。
书的译序中写道,社会人对此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一种是天花乱坠的颂扬,认为通过此书成年人可以更加理解青少年的选择,而青少年也可以通过阅读此书增加对生活的认识;另一种意见则是严厉的批评,将它看做是洪水猛兽,确实,主人公满嘴脏话,且四次被开除,未成年酗酒抽烟搞女人。
在阅读此书的前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也不太明白这样一本换成中国作者所写是绝对无法出版的书是居然是世界文学名著!当我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渐渐有种可以理解主人公看不惯一切的态度;当我翻过最后一页纸的时候,我承认这确确实实是一部青少年必读文学名著!
结合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对于阅读理解《麦田》是最好的选择。主人公与作者十分相像——同样家庭富裕,同样被学校开除四次,酗酒,抽烟,群居,男女关系不明等等,在那个年代,美国的青少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充满迷茫,于是浑浑噩噩生活,他们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觉得假模假式装逼范,说什么话都出口成脏,做什么事都觉得无聊无趣。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我们又有谁没有过这么一段时期呢?现在我们习惯称之为“叛逆期”。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青少年、青春期总有那么一段叛逆,对什么都想反抗的时期吧。看谁都不顺眼,总觉得自己被针对,感觉说脏话特别的酷,想出走想逃离,时刻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不满。
这本书我还是看晚了,我应该在18岁之前看这本书,我应该在最不羁的时候看这本书,至少我会觉得我不孤单,这个世界上还有和我一样的人,也许我能更早的认识到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太糟糕,是我自己太失败。人生路有很多条,即使我暂时只能看到最窄的那条道,但是可能我只要转个身旁边的就有一条被灌木遮挡住的大道呢。
这本书就好像让我看到了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个其实是真正装逼范的自己。它也许能鞭策我吧——你看看自己当时目光那么短浅,那么愤世嫉俗,多么可笑。成长除了让自己摆脱糟糕的曾经之外,也是让自己在选择面前做出更好的那一个吧。
本书最著名的那段话: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去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我读完全书,我忽然就明白了这段话,我忽然就明白了看似与全文毫无关联的题目——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刻的含义。
我们每一个出于青春期出于迷茫期出于叛逆期甚至是出于低谷期的孩子,都是在麦田里的迷失者,而这本书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主旨,便是将被高高的麦穗遮住双眼冲向悬崖的我们拉扯回来。它像是一个守望者,是我们的影子更是我们的镜子。
在麦田里守望我们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