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借用这句:没有比画一朵玫瑰更困难,因为他必须忘掉在他以前所画过的一切玫瑰,才能创造。这是马蒂斯的话。然后熊亮老师说实际上画家根本没有关心玫瑰或其他什么花,都是形、色、线、秩序及运行的状态。当然, 还有隐藏其后的心境。by the way,这些话罗列下的前提是:熊老师说他一直在写作和插图,太久没有画画。
而我突然间发现虽然我每天都在码字,但真的已经太久没有写作。每天只管记写流水账,其实学校催交的论文已下了最后通牒。手机上好友兼上司的未接来电赫然,我猜她是跟我要寒假阅读课程计划的。还有允诺赵编明天交给她的拼音写稿,到现在还没有打开邮箱下载那个样稿。正事一点不想做,就想这样无所事事发发呆……
纷飞离开了南明,想起了2016年的那个暑假。共读过后,某种神秘的宗教气息袭来。我显然还不是个信徒,纷飞瞧我的眼神里有种未判先知的味道。你这种吃不了苦的人是不会留在此地的。想起她曾经的毅然决然甚至有一点革命者大无畏的凛然之气我现在还有点胆战心惊。现在居然说离开就离开了,我还真有几分好奇。但居然没有了从前那样八卦的心,也没有兴趣知道为什么了。
蓬蓬登山同学转了这样一段:我们谁都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爱人,我们只是通过一些外在表象,诸如拥抱、亲吻、对方递来的眼神,获得一种“我拥有着对方呢”的感觉,然后就幸福了。人世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工作的意义,人生的意义,自己处境的意义,大致也只是这样的幻觉产品。很多事情很多意义是不能深究的,否则终将陷入无意义不能自拔。
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恶龙是什么?深渊是什么?复杂的欲望和人性啊!当诱惑高过自制力,经受的压力超过承受力时候,要如何选择?听到友人悠悠地慨叹:我再透支两年,最多两年,然后就慢下来。看着她撩起白发欲语还休的样子,我竟无言以对。是的,人生即选择。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真是特别赞的心理学家,内心的纠结和决然在诗歌里淋漓:
未 选 择 的 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读完这首,内心的小宇宙似乎爆发了。我决定把正经事儿一桩桩都做完,尽管这比画一朵玫瑰更困难。现在?不,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