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城市,我对南京印象很特别。几次出差旅行,不管是哪个季节,每次都很舒服。南京的古树很多,好几条路两侧的法国梧桐壮实粗大,从路两边合抱过来成顶盖状,天空也遮蔽了一大半。只这树,也让人看得出这城市悠久的历史。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在某地呆过一久后,感情也会改变许多。到南京次数多了之后,就像跟这城市有了一种连接,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是在其它城市所没有的。走在南京街头,发现南京话中有很多字词的发音与玉溪话是相通的。比如玉溪和南京话都将碗说成wer,将哥哥喊作“国国”,把“你到哪里去?”说成“你到哪过Ki啊”,说“没有”为“么的”----真是很亲切,也难说古代真是有不少的南京人到了云南,到了玉溪。历史上曾有不少官员从中土被贬云南,明清时期“两湖填四川”,估计云南也是一个迁徙地。云南本是少数民族聚居,汉族绝大多数来自于外省,说玉溪话有一些接近于南京话也不是空穴来风,只可惜这仅是我的猜测而已。
在南京乘地铁,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经常入住的酒店出门步行2-3分钟,就是地铁站2号线明故宫站,跟很多城市的地铁不一样,人不多,又很干净,快捷方便。南京2005年建成地铁1号线,2010年2号线通车,是国内第六座建成地铁的城市。差旅途中交通便捷干净而不拥挤,让我对南京的印象特别好。南京地铁站名也很有特色,燕子矶、吉祥庵、玄武门、鼓楼、花神庙、油坊桥、莫愁湖、大行宫、明故宫、下马坊、孝陵卫等,颇有古意,听着很是舒服。
不久前,读《古文观止》中明朝宋濂写的《阅江楼记》,南京的“王气”一揽无遗。记得几次到夫子庙,在一处叫“永和园”的店中,看到一个包厢就叫“阅江楼”。如今朱元璋建的阅江楼早已不知所踪,这个名头却通过文学作品数百年后还在民间流传。而我在这家店吃到了最好吃的“鸭血粉丝汤”,清爽的鸭血汤中有透亮的粉丝,碧绿的香菜叶,松软的豆腐,整碗美味看着真是赏心悦目---南京历史上曾叫“鸭都”,盐水鸭也是一大名产。说来真是有趣,产鸭之地必定多水,玉溪也是有名的高原水乡,在滇中也以一种松茅烤鸭远近闻名,也有所谓的“鸭全席”,一种叫红油鸭血汤的,也是桌上美物---这些相似之处真让人想着趣味无穷。
而每次到南京,秦淮河边,都是人涌如潮,不得不在人海中体味什么叫“随波逐流”。记忆中的秦淮河,这历史上有名的香艳之河,被摩肩接蹱的人群围观拍照如艳妆美女般,数十艘挂着红灯笼的彩船斑斓夜色中逶迤于河面,各个茶楼酒馆中刻意播着略显噪杂的丝竹音乐,依稀在复制当年盛况。而那盛况究竟是什么样,却少有人知了,时隔很多年,我还是想象不出个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