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听微课也罢、看到创立线上学习品牌的年轻人也罢,还有动不动就遇到学习能力早已经甩你几条街的90后,说不惶恐是假的。
但是越是怕,越会落后。
年龄本身已不具备任何优势,甚至带来的是劣势和淘汰。对于刚刚迈入30+的人而言,的确很残酷。但此时再不迎头赶上,将会面临着永远被淘汰的命运。
最近喜欢听贤二的音频,奶声奶气的小和尚,讲述着“我师傅说……”一个又一个简短而耐人寻味的执迷、困惑和心结。关于“生气”、关于“嫉妒”,谁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朋友怀着二胎,体制内的工作已然无法带来长足的进步。于是向她推荐《好好学习》,我自己也不过草草翻过一遍后面打算精读,她已答复我说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早已慢慢放下了她的焦虑。
我想有过迷茫和焦虑都是非常正常的,就如同我现在每日都在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其回到正轨上来。
但是,仅仅有迷茫和焦虑就够了吗?
无论你在什么年纪,追风少年时代当然好,一切都可以从头创造。但如果你已步入30+难道就每日在抱怨和焦虑中度日吗?
前些日子在教主的公众号里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段话,读着读着心像被自己揪了起来,既压抑又激动。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
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发给乞丐的食物做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美国企业家宣言》
也许你觉得这本该就是企业家应有的“觉悟”,国家当然不会为这群人提供有保障的生活,因为国家还需要依靠这些有创造性和行动力的人来向前进步呢。
但我在其中读到了作为一个人卓然独立的姿态,一种相信自己可以创造什么而不是依赖什么的傲骨。
记得很久以前,无意中听到这样两个人的谈话。
A说:累死累活一辈子退休了只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这怎么够生活啊?
B说:如果退休以后我要依赖那2000元生活,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
对话的原文我已记不清楚,但是两种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固守本分的人永远只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而有创造力的人是不怕单位解体、自己下岗的。他们甚至会庆幸这样被“抛入”社会的经历来得越早就会越激发他们的潜力。
几年前,参加过一场关于体制改革的培训,散场后心中充满惶恐地询问负责人若真的改革将会如何?
也许他听出了我言语中的恐慌,他只不屑地回复:“这都什么时代了,改革就改呗。”
当时虽被他的话刺激得羞愤难当。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的确是实话。时代变化那么快,你不适应变化那就被淘汰呗,有什么好讲的。
当时的自己被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轻蔑之语点醒,那日阳光正烈,我在毫无遮挡的白花花的马路上一路走一路回想他的话。若不是他,我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依赖体制,思维多么僵化、内心对于变化多么恐慌……
与其日日担心变革的那天来临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不如在还能事必躬亲的阶段修炼自己。
事必躬亲的阶段,其实不分年龄。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一把年纪”了还从“小弟”做起实在有点丢脸。但是,若现在不肯低下头颅,日后将连做“小弟”的机会都会失去。
所以,即使“这把年纪了”,我仍愿意去做拆书帮线上的小助手,向那些嫩得掐得出水的90后萌妹子和小鲜肉学习;
所以,即使“这把年纪了”,我仍愿意重新定义“学习”以及“读书”;
所以,即使“这把年纪了”,我仍愿意平复自己那颗焦虑的心,一点点地挣脱自己思维的束缚“回炉重造”
趁着还来得及事必躬亲,先别去纠结年龄,忘乎所以地再次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