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是怎样进行
持续更新更正中
由于CFDA关于仿制药上市的标准一直在变化,因此对于仿制药的上市不同时间采用的是不同的标准,本文试着梳理一下!
在2015年之前:国外厂家有的产品,国内其他厂家也有的药品,一家新公司再想上市这个产品,这种新药称为四类新药,不要做三期临床,48例生物等效性实验(BE英文全称 Biomedical Engineering)即可。
国外公司有的,国内其他厂家没有的,一家公司想生产,那么称为三类新药,也叫首仿药物。需要做三期临床,一般不少于240例患者,一半用原研药片,一半使用仿制药品,看两组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三期临床证明仿制药有效就可以上市!也就是说这种三类新药只做了三期临床,没有做等效性实验!
跟据2018年的新规,现在新药上市需要:先做等效性,再做临床!那么对于2018年上市的三类新药,其实是缺一个等效性实验的,所以现在CFDA又出了新规,仿制药品一致性试验!
仿制药一致性的意义包括两方面,一是药学等效,另一个则是生物学等效,进而达到与原研药的临床疗效等效,实现对原研药的替代。
企业从开展到最终完成一致性评价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包括参比试剂遴选和采购、药学研究、BE试验、提出一致性评价申请等,其中核心步骤为药学研究和BE试验。
药学研究涉及了原料药晶型和粒度研究、制剂处方和工艺、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最终达到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一致,如果不一致还需要进行处方工艺变更研究。
在药学研究完成并确认一直之后,则可以进行BE试验。BE试验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通常选择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和AUC进行评价。
在完成BE试验并确认生物等效之后,就能够进行资料整理并上报CFDA申请进行一致性评价。
对于已在欧盟、美国或日本上市仿制药,在国内进行一致性评价时则享受到了较大的政策红利。CFDA也在100号文中提出,对于已在国内上市的品种,可分为采用同一生产线同一处方工艺生产以及生产线或处方工艺不一致的两大类。前者可以以境外上市申报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药学研究数据等技术资料为基础提出一致性评价申请,CFDA审评通过后可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生产线或处方工艺不一致的品种,在CFDA审评通过后变更处方工艺,也可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对于已在境外上市但未在国内上市的品种,无种族差异的,可使用境外上市申报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药学研究数据等技术资料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上市申请,审评通过的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该流程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境外上市申报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和药学研究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价申请,免去了药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这两个核心步骤,至少可以省去近18个月(药学研究+BE试验)的时间,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有助于在同品种一致性评价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仿制药审评较为严格,同时FDA也会对临床试验机构或CRO进行审计,其BE试验结果绝大多是真实和规范的,能够较为顺利地转报国内并通过一致性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拥有海外ANDA文号较多企业如华海药业就按照此路径进行了国内品种一致性申报,在申报品种的数量上遥遥领先。
按照CFDA发布的流程,一致性评价申请需要经过接收、形式审查、立卷审查、有因检查、审评和发布审评意见等步骤,并要求审评工作应当在受理后120个工作日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