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开工后,孩子们是陆陆续续来的,但每一个孩子到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谁管理?”
“手机是你的,当然你自己管理。”
第二个问题是:“有WiFi吗?”
“很快就会有,已经申请安装。”
第三个问题是:“每天能玩多久?”
“不限时。”
然后,所有的孩子都以为他们来到了天堂。
然后,我也知道,在得知这些管理规定之后,所有的家长都隐隐地担心,这次的封闭式训练的效果会如何。
我和老林不急,虽然心中也有疑问——那个我们心中期待的时间点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我们有耐心等,也必须有耐心等,等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内心的那个追求优秀的灵魂慢慢醒来。
为什么得等?
手机本身没有错,游戏本身也没有错,错在于孩子的失控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既然如此,何必揪着无辜的手机不放?
那我们能做什么?
给他们一个环境,让他们去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比手机更重要!这个环境包含了言传、身教,还有某些可以让他们看到希望的东西。所以,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天,孩子们轻松地生活着,做做作业、听听歌、玩玩游戏……但这是老林和我难熬的二十天!两双眼睛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个孩子的思维有什么优势?那个孩子的性格优劣在哪?他们的行为习惯中有哪些对学习造成了阻碍?……这也是孩子和我们慢慢靠近的20天,朝夕相处,相互了解,还有那一个个抛给他们的问题:
“目前你的学习状态自己满意吗?”
“你有关于未来的想法和目标吗?”
“如果有可能,你愿意狠狠地努力一把,一雪前耻吗?”
……
这些问题他们是不用当面回答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答案。但是答案有另一种呈现的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力量:孩子问问题的次数变多了;默默地拿起英文背起来;自己主动来问问今天安排什么任务;还有一句“老林,其实,我有个梦想,只是没人相信我。”……
听到那句话的那天晚上,老林兴奋得失眠,跟我说:“这就对了!这才是对的!所有的孩子眼神都不一样了,我们再使一把劲,孩子们就开始起飞了。”我能明白那种点亮一个灵魂的快感,更明白点亮之前需要等待的那份耐心会怎样被挠了一下又一下。但我也明白,私底下爸爸妈妈们发过来的询问的信息背后仍然有一份焦虑,有一份担忧,有些许对孩子的不信任。
那,手机怎么办?
大家心里装着羞涩的梦想,但手里仍然抓着手机不肯放。
如果,我们想着的是孩子不懂事,所以不知轻重,不肯放下手机,那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无解了;如果,我们想到的是孩子不知道心里的那个梦想需要他通过什么方式来努力,可以怎么努力,他们需要帮助,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那天早上,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大家在知道要努力的情况底下,还是做不到把手机放下来专心读书。如果,在手机和优异的成绩中间做个选择,你选择哪一个?”
大家沉默了3秒,问了一句:“是不是要收手机?”
“如果是,你们同意吗?现在你们还不清楚一个学习优秀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我可以帮大家暂时管理手机,等到你已经将优秀变成你自己的习惯了,手机就不再是那个你放不下的东西了,比它重要的事情有很多。”
“那就收吧。”
于是,没费什么力气手机就一把不剩地都交上来了。
来工作室厨房帮忙的老妈很不解:一群原本抓着手机不放、上课都偷偷玩的孩子,说交手机就交手机,一点意见都没有?来帮忙生活管理的毅鹏妈妈也很不解:收手机过后的学习氛围、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收?
手机在他们手上,他们才能理智地去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屈服于长辈的权威,被迫地、受控制地做出选择;手机在他们的掌控中,他们才能真正地在取舍的冲突中去明白自己的短处,而不是听到我们的指责后花大量的力气来浪费在叛逆上。
过去的20天,把手机给他们,是给成长的过程一份耐心和允许,是给他们的人格一份尊重和信任!
现在,手机在我们手上,对孩子们来说,这是在彼此尊重、平等的情况下,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引导,行为矫正的帮助。他们明白,这是他们的需求,不是我们强加的控制。
以后,手机还会回到他们手上。我们相信,手机将不会是原来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