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大顺
图|刘大顺
一本引人入胜的工具书,最吸引我的结构就是:在开始就提出这本书的叙述主线,并以提出问题+解决问答的方式展开。
《即时引爆》的结构就是这样。行文方式也比较稳定而贴心,从大量的可参考实例出发,以极具分量的事实得出总结,给出观点。
不过依旧费解作者总是用“合作伙伴们”这一个词语,也许是因为作者作为微信工作人员,无法挥去平台属性吧。
这本书给出很多新的定义,也许是我第一次听说的定义,如一九法则(一款应用引爆之后他的同类之竞争者无法构成威胁只能瓜分强势应用剩余的百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书里也同样重复了很多互联网经典观点,如长尾理论(事物生成增长消退曲线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衰退之后蔓延无穷的一条曲线,它们累计起来效力要高过峰值)。
本书核心内容:
这本书的初衷就是通过一个个即时引爆的国民级应用,透析它们产生的原因,给出总结和指导。
第一个疯狂猜图。国内第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起点即爆点”的社交游戏案例。
大部分的用户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更多是见缝插针地体验一款应用、游戏或服务、短时间就能享受到愉悦体验的诉求,被称为马桶游戏。
第二个:围住神经猫
当时微信朋友圈缺少好玩的内容。开发者舍弃了收费诉求,把它定义为轻度联网社交游戏,将日本黑猫游戏降低了难度,调整了分享信息“我用*步围住神经猫击败了*%人”形成话题点,这个话题点就是向好友求助或炫耀,最终实现了高分享率和高转化率。
第三个:脸萌。
这是开发团队第二款应用,从海贼王社区开始传播,口碑效应聚集,进而引爆,同时出现了巨大的肥尾。
通过这三个国民级应用,总结给出本书最核心的内容-社交引爆四大定律。
第一大定律:
短定律:社交中的零成本现象。
用户花费更少时间,投入更低成本,包括使用服务时的点击动作、理解服务所需要的脑力。时间就是成本和支付货币。
短定律引发了社交零成本的现象。社交成本包含理解成本、消费成本、创造创意成本(使用应用后自主产生内容),扩散成本(分享转发)、转化成本(潜在用户看到分享后转化为使用用户)。
短定律的两大要素:第一花费最少的成本,第二产生用户收益(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愉悦的感受)
因此降低用户的成本,吸引用户体验感受,以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收益大小完成转化,收益成本比越大,越利于病毒式扩散。
第二大定律:
新定律:用户定义状态。
转变的发生:过去应用注重定义人群的做法,现在定位在人群的状态。
这些状态,来源于几个基本的诉求:
1、塑造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比如塑造利用无尽的美颜把自己没成白富美,利用鸡汤把自己打造成思想者,种种!
2、维持并增进和某个人群的关系。比如不断更新自己是单身的状态,以吸引追求者,云云。
3、表达诉求或意愿。比如公布自己的爱好,让朋友送礼物,巴拉巴拉!
只有状态可以跨越不同地域、年龄段、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群体的阻碍。
对用户状态的思考,如何完成引爆呢?
以智猪博弈,简言之就是搭便车,借助社交网络。因为用户细碎的时间都被社交网络聚焦起来。用户的状态和社交平台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小产品借助大平台生存,大平台来借助小产品黏住用户,共生互利。引爆的核心就在于是否符合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某个状态,深刻理解用户的焦虑,解决用户的问题。
新定律同样引发“一次引爆之后,为下轮更新的引爆带来更大的机会”
第三大定律:
好友定律:社交指数和冷启动。
好友定律:基于信任背书和朋友间强关系,用户越投入对好友的影响越大,
冷启动:新品从零到获取用户的阶段。
社交指数指某一个主体在社交网络所拥有的用户分享扩散及转化的相对值。
在好友定律影响下,社交指数不强调有多少粉丝,而强调流动性。
社交指数三个要素:
1、社交影响力:某用户分享消息后,一定时间内所能影响到转化的实际人数。
2、用户分享率:指信息在后续传播链条中的穿透力,再次被分享被转发的次数。
3、时间系数
社交指数=1*时间系数*社交影响力(转化人数)*分享率
引爆事件都伴随同一个现象:社交网络的信息被刷屏了。大量用户涌向同一款产品,产生了海量的分享信息。社交指数越高,扩散和转化效果越好。
第三大定律:
快衰定律。
引爆事件都势必会面临增长最高峰之后的急速快衰。使用时间越短,衰减速度越快,快衰的并非应用本身,而是分享的动力。因为大家都一样就不好玩了!
给出了快衰的论调,必然要给与解决的方法。
本书在第二章给出应对之策:
1、肥尾:对于个人开发者而言不断开发轻量级病毒性小应用积累下来丰厚的肥尾流量是获利的基础。
2、复制:通过某一款应用吸引用户,再通过复制更多优秀的应用延续用户。
3、频度和宽度:改善产品宽度,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合作或是宽度上找到新的突破点如增加应用的不同可能性。
还有一些手段:如许多线下实体,放弃开发自己APP,连接进入社交网络,比如在如公众账号打通服务,寻找与社交网络的连接点。利用“七次定律”(长期记忆需要反复7次),生成与用户的长连接,优化每一个连接点(连接点就是触发一次用户体验其实是多个动作和步骤连接在一起的)做到极致。可以通过外部合作,比如小米通过社交网络发布新品。
书中还提到社群试下一个社交红利的主角。讲到了运营社群的原则。这部分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所以省略。
今天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