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楚门的世界》呈现了楚门这个人每天的世界都是按照剧本走,而他本人却毫无觉察。当有人采访剧中决定楚门每天行程的导演,:“难道他就不会怀疑这一切是被操控的吗?”
“我们都会自然接受眼前呈现的现实,总会觉得对于眼前呈现的当下就是最直接无误的。”导演的回答让我一下拉回到日常生活的场景。我们未尝不是如此?
我们很容易展现后见之明,常常把一些处在变革期的转型案例看成特殊案例,而不去深究当下创新发生时,我们视而不见背后的原因,殊不知这个思考方式特别普遍。大多数变革计划毫无收获,不是缺乏崇高的目标,宽阔的目标,丰富的想象力,和宏大的远景,而是人们无法看清自己所面对的现实,缺乏观察新鲜事物的容量能力。
个人悬挂观点的容量能力
认知科学家弗朗西斯科·瓦莱拉认为,要培养自己放下习惯的能力,就必须“悬挂观点,摆脱习惯的思考流程“。瓦莱拉把提高思想意识的首要”动作“称为”悬挂“观点。
其实这不是要我们摧毁现有的心智模式,而是像伯姆说的那样”把假设悬挂在面前“,这样能很好地让我们自己留意到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不再被其束缚。悬挂观点可以让我们观察我们的观察。
在起初培养悬挂的能力的时候,你会面临指责,恐惧,唠叨的声音,斯坦福商学院创造课程设计者瑞把这称为判决的声音。他的创造力课程有三个假设:
1创造力是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2每个人的创造力天生固有的;3尽管天生固有,但被判决声音所覆盖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试图给自己建立环境氛围,让自己击败判决声音(比如说,我这么做会不会很蠢),找到自己内在深沉创造力。找到深沉创造力的方法,比如持续激活开发容量能力,悬挂自己心中限制自己创造力的判决声音。对于人而言,我们有能力产生足以产生互相毁灭的能量,重点在于我们是否能承载住这个能量,或者说我们怎么做才不会被这能量毁灭。
当我们只做观察不做结论,允许自己接受看似无关但新鲜的信息,对于新事物的新鲜理解就会逐步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