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来了,是这冷风,让我们一刹那感到冷的滋味;而生活里的滋味就像乡村中的大锅饭,有你喜欢的菜肴,也有你厌恶的,都端上桌面,任君所求。
可当我似要对这生活,发出自以为的解决方案时,想起了《活着》那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又不禁自嘲下自己无病呻吟了。
记得最初看《活着》是在高二下学期,那时刚好放假在家。《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所著,讲述了中国六十年代徐福贵一家的苦难故事。
那时我读完《活着》,很是震撼,就像一下子放空了心脏的血液,凉气直冒额尖,又感叹徐福贵白杨树也似地顽强活着。
他生在地主家,却嗜赌,败光家业,把父亲气死,一心为生病的母亲求医,却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壮丁,后成解放军的俘虏放回家;母亲已离开人世,妻子家珍育得一子一女。
正当徐富贵要好好生活,重新做人时,悲剧继续上演了。儿子因献血过多而亡,女儿与二喜喜结良缘,却产下男婴死在手术台;妻子因病去世,二喜做水泥工,却被水泥板夹死;最后,生活已非常艰苦,徐福贵给外孙煮豆子,外孙却因吃多撑死...
他的人生如驿站,一次次送走了他最挚爱、最珍贵的人,充满了悲情与无情,我似乎感受到徐福贵会很痛苦,可他仍然活着。
为什么他承受生命如此不能承受之重而存活着?是他很坚韧,还是他麻木,都不是。我觉得,他活着就是最好的答案。如同作者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是为了自身存在而活,不是为了其他别的。
是的,活着二字怎么念,我都感到沉重,不禁想起徐福贵,司马迁,司马懿......他们,就像酷热沙漠的行者,虽万千煎熬,仍不放弃求生欲望,最后安然到绿洲。没有人会愿意放弃幸福快乐的机会,更没有人轻易舍弃在活着的选择框里打勾。
生命的存在,是可贵的,没有一丝的虚假,纯粹而让人敬畏。在这个知识洪流沸腾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好地活着,像风雨后幸存的幼苗,顽强生长,不管伤痕累累。即便那信息资讯潮水般充斥每个角落,还是热闹繁华背后莫名的寂寞虚无悄然而至,我们仍存在着,好好地活着。
因为,生活有了苟且,才有诗和远方。唯有活着,才有希望,就像徐福贵,虽历经悲剧,但依然善待这个世界。试问,人在如此黑暗的生活遭遇前绝望,做出惊人之举?可徐富贵没有,像曼德拉般高尚,容纳了痛苦,迎接新的未来。不然,只会如《三体》中绝望的叶文洁,最后导致毁灭了人类。
生活,就是活着的艺术,或许我不应再彷徨,如《活着》中的徐福贵,坚韧地活着,相信更美的风景还在路上,我们亦须勇敢走过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