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普遍发生着的笑话:
老太太说:“我女儿嫁得好,在婆家什么也不用干,就是有好福气。“老太太又说:“我那媳妇好吃懒做,什么也不干,真气人”。
不仅如此,还有方方面面、多人多口:
同样是伺候月子,同样的月子餐,婆婆做和妈妈做……
同样是隔代带娃,容忍度和着眼点……
同样是年节礼物,给妈妈和给婆婆,给女儿和给儿媳……
同样是评价,对儿子和对儿媳,对儿媳和对女婿,儿媳给的和女儿给的,儿媳给的和女婿给的……
同样是做家务,儿子做和儿媳做,儿媳做和女儿做,儿媳做和女婿做……
林林种种,方方面面
习惯不同、磨合不够、沟通不足只是很小的方面。
关键在于——双标
婆婆想从丈夫身上获得的,不允许儿子给予儿媳,却要帮女儿在女婿那里实现
婆婆提起落泪的委屈,下足功夫不让女儿重蹈覆辙,却推波助澜让儿媳一样样尝尝
婆婆自豪于女儿学业事业助力婚姻美满,却认为儿媳应以生育家务顺从为人生价值
婆婆认定儿子学业成功工作辛苦,却认为儿媳回家伺候儿子孙子天经地义
婆婆坚持养儿防老,却忘记没养儿媳、而亲家养女也要防老
同样的标准,看待公公和儿子如何做丈夫的;同样的标准,看待自己和儿媳做如何做妻子和母亲;
同样的标准,看待儿子和儿媳;同样的标准,看待儿媳和女儿;同样的标准,要求儿媳和女婿。
同样的标准,看待亲家和自家;同样的标准,看待自己对儿媳和亲家对女婿。
心平气和多了吧?
还掺和小两口拌嘴吗?还立规矩让儿媳做家务吗?还怪儿媳睡懒觉吗?还吃醋儿子对儿媳好吗?
还计较生男生女不?还怪儿媳没带好孩子吗?还怪儿媳花钱多吃零食吗?
还嫉妒儿媳对亲家好不?还怪儿媳不懂老家规矩不适应老家环境吗?
这些事儿,是不是无风起的浪?
女生也省省。
婆婆没啥强制性义务给红包、彩礼、房子车子。这些硬件,不是向男人要、男人给吗?知道男人没有、也搞不来,还硬嫁,要么有信心饮水饱,要么有矿有地有紫檀不在乎。千万别冲着爱情嫁了、抱怨婆婆没本事。愿赌服输,愿嫁认穷。
婆婆没权利逼你生娃育儿,也没义务给你伺候月子、做月子餐,那是小两口的事儿。应该是雄性动物或亲自或聘用月嫂月子中心来解决。
婆婆伺候月子,小两口应该提前沟通、做好岗前培训。金牌月嫂也要事先沟通才能上岗。至于口味跟亲妈比,感受情绪这事儿太主观,特别是还有荷尔蒙波动加持。
婆婆带孩子,反正跟亲妈差不多,都会娇惯以及几十年前的陋习,还固执己见。要么,就不用;用了,降低期待;自己带,也不会完美。舍不得全职,就得套老人。
婆婆生活习惯不一样、偏心儿子,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对标亲爸亲妈的生活习惯就好了。偏心儿子这事儿,不太过分,不影响三口人的生活就好了。你爸妈看你和看你老公也不一样,看你弟和看你老公更不一样。婆婆影响了生活,说到底是小两口智慧不够、独立性不强、一个妈宝一个计较;实在影响了,挥挥衣袖,小两口搞娃,分成两个屋檐,还是天下太平。
至于婆婆偏心女儿、偏心别的儿子,随她去吧。家庭里运行几十年,偏不偏、正不正,没个标准。
女生要生气、要记仇、要独立、要沟通,找老公一个人就行了。一雌一雄,雄性缺位了生存和繁衍,才是雌性委屈疲惫痛苦的根源。怪不得外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不双标,才能讨论问题,才能实现沟通。家庭和职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