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所有内容,归纳来就是三层:目标、方法论、资源。
什么是目标?就是如何去做更少又更好的事。
什么是方法论?就是用来成长的各个类工具。
什么是资源?MEST法则:物质、精力、时间、空间。
自我就像是一个盒子——输入目标,调用资源和方法论,最后输出结果。自我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原则:做更少更好的事;管理好资源;优化方法论。
所以高效能的前提是从清零开始,如果不移除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旧目标,新目标就无法放进来。
1.断舍离与清零的艺术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每个人都会频繁经历菜鸟状态,所以每个人都要持续清零,如果不主动清零,也会被清零。最好的评估方式就是给自己写一个技能简历,你会发现很多人的能力已经处于破产状态,只是待,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吗”在一个尚未破产的组织中。
要归零目标,首先要有断舍离的心态。放弃不需要、不合适和不舒服的东西。事实上,当你占有事物的时候,事物也在反过来占有你——你需要挑战自己的所有权依赖症。大部分人有三种依赖症:执着过去、逃避现实以及担忧未来。
断舍离要从丢弃物件开始,然后慢慢放弃,再到逐渐明白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东西的过程。
2.用WOOP筛选目标
然后是目标环节——目标有两个核心:可实现的&有价值的。
这就是WOOP和结果心态的核心。
WOOP一开始的研究针对盲目乐观的目标对于行动的障碍。他们发现,当人的大脑开始想象目标的时候,大脑无法区分事实和想象出的幻想,甚至降低目标达成的概率。
拿WOOP本身来说——W=wish就是愿望的意思,你可以畅想一下本周、本月、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O=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O=obstac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P=plan计划。
听完这个理论,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吗”,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只有16%的人能完成WOOP的整套流程并且实现,40%的人只是觉得自己有,剩下的人理解都是错的。
想象和真正达成之间差距有多大,就是100%和16%。
WOOP的方法论中,当你有了一个愿望,你要记得做三件事:1、闭嘴,不要到处说;2、找对目标,思考一个合理解释;3、找障碍:想明白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这样下来,一些目标会让你更兴奋,一些目标会让你失去兴趣——WOOP的功能——就是通过脑子里乐观悲观的心理比对,那些大概率能成功的目标会让你更有动力,而不靠谱的目标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3.用结果放大价值
当目标是可以被实现的,如何让目标放大价值?这就需要说说结果心态。
结果心态就是超越绝对的行动,关注事物背后结果的一种心态。你关注结果越深远,你的行动价值就越大。有结果心态的人,做任何事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交付给谁?对他有什么价值吗?
有什么办法复制这个结果?
修炼结果心态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三件事,得到三个结果。
4.时间管理
目标时可实现的而且是有价值的,接下去就是打磨方法论积累资源。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资源,时间管理四象限太老套了,对于时间重要的是对抗碎片化和不可控。
这个时代的时间特点是: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变多、思考变浅。碎片化是必然趋势。如果还用工业时代单线程时间管理法来管理时间,永远没办法真正有效率,只有等夜深人静才有自己可控的时间,这是大部分人时间管理的困局。
四种优化方案:
1.增加碎片时间利用程度:1分钟、三分钟、5分钟、10分钟干什么要有计划。
2.以场景而非先后顺序重组工作:邮件、电话、社交、独处分别安排工作;
3.主动碎片化工作:能够把碎片化的工作打碎插入生活;
4.优化工作的切换: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独处和沟通交替,发散和聚拢交替。
5.精力管理
很多人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有了时间之后没心思做事情,这要么是目标那关没有选择好,要么就是精力不足。如果你的工作是重复性、不太需要智力挑战的,那么学会时间管理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大量创意,那么精力管理比时间更重要。
精力金字塔的概念,从上到下分别是:体力、情绪、思想、意识四个部分。当你精力不足的时候,不妨从下到上理一下,看看卡在了哪里。
精力管理高手的玩法:
高手的能量曲线是钟摆型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在能量耗尽后才停止工作,主动休息是最好的精力管理方式;
高手能很好地整合意志、思维、情绪和体力,身心如一少内耗。
总结一下就是:
重新清零、了解自己;
心里比对、结果心态;
管理时间,提升精力。
B、学习思考能力
1.高效学习
之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重新阅读,有两个理由:第一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鱼龙混杂的年代,一个无力筛选信息的人,终将变成一个被信息湮灭的平庸人;第二学生时代的主业是学习,所以只要读书是好的,而成人世界的学习本质是解决问题,必须寻求高效率的方式。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阅读。
第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功利读书法: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打开书去读上面,而是用很大一部分时间去思考读书的目的性,也就是功利性——把时间花在找到好的书、按知识需求做分配认知资源、以及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而是主动搜索书里面的重要内容,这才是读书的最高效方式。
第二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一二三四手知识:知识就好像河流一样,也有自己的源头。如果无法识别一二三四手知识,可能就像是在喝被污染过的水。
第三个重要概念是学习金字塔:我们解释了不同学习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如果你实在不记得,记得“费曼技巧”就好,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讲一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知识管理
高效学习解决了如何让知识入脑的问题——但是长期来看,知识需要被合理的存取,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下知识管理。很多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做读书笔记和脑图。其实知识管理有“两步半”:整理-提取-表达知识。
关于整理和提取知识,知识存储的最小单位是“知识晶体”。就像是碳原子排列组合成为了晶体,从石墨化为金刚石,知识构成晶体之后,记忆更持久,交换更有价值。
知识晶体类型一共有“关联、树状、序列、数据”四种知识晶体类型,连起来就是关书叙述。
3.独立思考
拥有知识不代表会独立思考——不然电脑将是最聪明的。
什么是独立思考?
人的心智有三个层次:体验-解释-分析。大部分人只相信听上去感觉是对的,中间人相信能解释得通的,最高级的心智是只相信自己分析出来的。这就是独立思考,或者叫批判性思考。
为什么樊登在奇葩大会经历了滑铁卢?因为虽然樊登表现力一流,能做到“听上去解释的通”,但奇葩大会的观众,唯一不怀疑的是怀疑精神,唯一不批判的是批判态度,他们使用更高级的心智思考。而在这样一个地方,樊登全场用近乎绝对、毋庸置疑口吻去传达观点,就一定会激发起批判和怀疑。
批判性思考的对立面,就是逻辑谬误,或者强盗逻辑。最典型的有:循环论证、诉诸无知、以偏概全、诉诸权威、大家都……更多的可以去看罗尔夫·多贝里写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以及《明智行动的艺术》,当你逐渐掌握了思维偏误,就会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人的思想会在思辨中有三个升级阶段,一开始世界是二元论,也就是非黑即白;接下去是相对主义,好像什么都是相对的,都不确定;当你进一步升级,你会进去承诺责任阶段——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答案,也愿意在有更多信息来的时候随时转换观点。重要的是,你愿意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负责。这个时候,你就成了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了。
从快速学习,到政和整理知识输出,到独立思考。这里描述了一个人从接受观点、整合观点、最后用有自己观点的过程。
如果一定要总结一句话,那就是:自律的独立思考。
前者让人提升自己,后者让人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