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上简书了。一个月前写简历,之前分享催收经历的文章阅读量在700+,一个月后的今天,发现阅读量800+了,又可以修改我的个人简历多一笔数据了。
【暴力催收敏感体验】
最近发生一件工作上的事情,令我比较震惊的。我处理完一个催收客户诉求工单后,告诉原来跟进的同事D君,有了新进展。她连续重复问了4次“为什么让客户今明2天还款”,重点在后面的2句“凭什么,谁给你的权利给客户协商时间的”,“以后不要再给客户还款时间”还用了很多个感叹号。
我在9月开始就从质检岗转做工单岗,处理投诉、舆情、疑难杂症案件,协商还款更不用说了。可能这个同事觉得我只是一个做做复制粘贴工作的人吧,但是这样对同事沟通的口吻,让我觉得我不是她的同事,而是十恶不赦的老赖客户。
这样的口吻,难怪经常接到投诉这个同事的工单了,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同事刚上线没多久,好像半个月吧,就有投诉单了,距离她的入职培训时间其实不长,入职培训我也有跟她上过一次催收质检课。
如果我不是准备要离开这个公司,我一定会把这个同事投诉到最大的领导。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我们的客户来投诉,是经历过怎样的心情。
催收这个工作的门槛可以说很低,有的地方只要一个人会开口说话都能做催收的样子。学历大专、高中、中专甚至有的初中也收。暴力催收也确实存在于整个行业,只是在正规金融机构算是情况很好了。
我是看过官经理的催收实战的,从内心深处佩服她说话的艺术。最印象深刻的两个场景:
一、上岗培训刷新我的认知:催收是可以赞美客户的,有艺术的催收是小声地说话,再隔一个位置别人是听不到的。由此催收可以说是一门说话的艺术。
二、当面指导和演绎回复投诉客户:刚做质检的时候我尝试写出回复投诉客户的话术,官经理逐句点评并给出参考模板的话术,教我方法,也在我面前打给客户;就是一堂生动的实战课程。
有理不在声高,空心的物件更易发出响声。不过也有催收经验8年的同事认为“催收的现场就是要吵才有氛围”,我笑而不语。以前在广州58金融的时候,我们也会对客户提醒还款和逾期催收,不过由于贷中风控卡得比较严,在我手上的客户都是让他们当天还款,最多也就晚个几天。那时我的senior同事就对我面露担忧之色,说我这么柔弱的人以后怎么催债。我那时刚步入贷款这个行业,没有催收经验,我们深圳分公司比我们广州分公司早开业几个月,他们有逾期M1和M2的客户,那时我主动帮他们打催收,就是为了日后广州门店的催收做准备,当实操练习。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说我柔弱的同事,如果他听到官经理的说话会怎么想呢?催收只有凶狠暴力这种风格吗?
【原来我那么重视学习能力】
有一个月的月底几天,为了追赶团队业绩,领导安排质检岗支援业务线,我们三人也去打电话。虽说没有业绩考核,但我知道别人肯定也会看我们的排名。我打新案不多,如果以我的速度做新案,是拼不过现在的同事的;我还是跟进存量案件比较多,把接通过的案件拿来跟进,而且没有了业绩考核的压力,不管金额大小,都会更多地从话术方面多角度施压。为了日后培训需要,把自己讲的时间比较长的案件记录下来,用来做员工录音案例分析。
后来有一个没有催收经验的新员工,听完我某一个录音后,觉得录音里面的我简直不是现实中的我,声音的感觉不同,他说录音里面的声音是阴柔带着狠,让人有点怕。虽然不至于声音不同,但是说话的口吻会偏正式,放得沉稳严肃一点。
学历不是最重要的,但学习能力我觉得很重要,哪个行业哪个工作不是如此呢?当我听到有的催收员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套,好无聊啊~
上面的同事D君在入职培训时,她有一个反应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当时提及到在我们公司的作业标准里,应该催收员本人懂的业务知识要掌握,如果客户问及,推托给客服,是做得不完全正确的。当时我就举例,譬如产品是分多少期,产品的特点。她就反驳我:“我们是催收,我们是催款的,有必要知道这些产品吗?”,我已经忘记当时怎么回答她了,我愣了一愣,难道这些不是我们应该懂的吗?如果客户问及一些基本产品知识,简单的问题都让客户找客服咨询,客户会不会怀疑我们的专业度呢?或许在一些催收业内人士眼中,催收就是催债的,产品无关紧要,什么产品不一样那样催吗?对行业的了解、对产品的认识、对业务的理解这些都会点滴渗透在与客户的沟通中,这些在我处理BPO工单、听他们的录音时也有类似的体会,一些基本的业务逻辑,就算催了好几个月的催收员也不知道。
回想我以前刚开始从审批团队调岗到催收团队的时候,刚开始是吸收资讯最凶猛的时候,对系统、对产品、对业务,全身打开求知的毛孔;即使在最近离职交接工作的一个月,也有业务新调整出来,我也会学习,对于未知的和不确定的就会想填补上这个坑,正是这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与客户对答如流,当然,反应敏捷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是可以从一个催收员的讲电话、做备注看出这个人是否灵敏醒目,反应迅速善于应变。
学习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如何学以致用——看了很多别人的分享依然做不好业务也是大有人在的。
从学到用的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我承担了催收团队一部分的培训,而且对质检组员也全面培训。我比较推崇刻意练习来把理论或别人的分享转化为自己的内核。
虽然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是作为学习者,你真的有认真听吗?
你是不是听完就算,左耳进右耳出?
你是不是就算做了笔记,下次做一模一样的事还是做不对?是不是做的笔记本身就是错的?
你做了笔记没有去复习,下次有类似的事,把笔记拿出来早已忘记当时写的是什么意思了?
你是不是听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分享,但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创造效能?
都是学习方法传统而低效。以上现象均出现在我们的同事中,而且很多人还不开窍。只有正确的刻意练习才能高效地留存知识和技能在我们身上。
不要担心别人笑话,开口说出来,实际业务上锻炼出来,把理论通过实操练习出来,肌肉记住了,才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能耐。有时我发现有的同事私底下也说“再见”,就开玩笑说他们职业病。这是由衷地赞赏他们的肌肉记忆,正因为练习多了,肌肉记住了,内化成技能甚至能力了。
【反思与总结才能更快地进步】
在催收现场,听到催收员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套话术,作为听者的我都感觉到无聊,不知道说这些话一天重复N次的他们是否无聊。
找出典型案例或疑难案件,深入分析总结,这样一个又一个案例积累下来,很快就可以形成自己一套灵活的套路了。
举个典型例子吧——要生要死型客户
欠款人说正因为我们打电话到单位公司,连累其丢失工作;说我们打电话让他配偶知道了,老婆闹离婚;或者直接就说因为我们的欠款被逼得走投无路要去死了。
先分析逻辑漏洞:客户说的话是否有道理?很明显没道理。犯了归因谬误。把丢了工作的原因简单归咎到我们一间机构头上,难道客户只有我们一家欠债?没有其他的欠债?如果一个单位单纯因为一个员工欠了一个机构的贷款就解雇,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个单位单凭一个机构打了一次或几次的电话就解雇一个员工,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同理,夫妻相爱的话会只因为一个贷款而离婚吗?离婚要财产分割的,是那么随便就离婚财产分割的吗?会不会有很多债务了妻子忍无可忍离婚呢?
再来心理层面分析:要死很简单啊,如果真的那么痛苦去死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跟我们说?我们可以阻止他的死亡吗?他是为了不还款?为了延迟还款?为了减免?为了停止催收?他肯定有他的目的的,毕竟表演是要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还演什么?因此找准客户的目的,对症下药。要生要死只是表面的说辞,背后一定有隐藏目的。
接下来,可以出应对话术了。“您说要死,请问死能解决您现在的问题吗?您现在的问题是根本上是什么?”
如果直接用陈述语气说“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站在欠款人的角度,听起来就没有疑问语气来得有效果。为什么?因为这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直接告诉答案,成年人不一定接受,不一定记得。而用提问的方式,成年人经过自己的思考,在脑里转了一圈,自己有答案了,并且觉得这是自己想出来的,不是别人说的,人会不相信自己得出的答案吗?
同理,还可以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来问:
您如果死了的话,我们不会停止催收,到时我们会联系您的家人代偿,您愿意您的父母/配偶/子女来帮您还吗?
您如果死了的话,您的孩子在学校可能会被同学取笑:他爸爸欠债累累自杀了。您愿意您的孩子遭受这样的对待吗?或者您愿意您父母拿着退休养老金帮您还债吗?
没有人真的想死的,很多都是冲动随口说说的。破解下来,客户的自杀倾向就会被消解得八九不离十了。这时就可以转移到协商还款了,也让客户知道他就算死也无法豁免还款的,既然始终要还款,还不如好好协商。
【照套始终无法做得优秀】
催收从业人员门槛低嘛,曾经有两个月我到处发招聘,有人来就让其面试培训上岗,有一个是H君,没有催收经验,80后。试用期三个月他勉强业绩达标,但转正后不久他就提出请辞了。他是我介绍进来的,我给他做培训,私底下给他开小灶,录音案例分析,疑难案件演练,已经超出入职新员工培训的界限了,他是记着我教给他的话术了,我也曾经在他所在小组的夕会上公开表扬他的话术有进步,的确有的话术可圈可点,但是依然无法掩盖他的照套,把同样的话术套在不同的客户身上,也不理客户说的实际内容,或许他能理解客户的意思,只是无法灵活应对。这就是我上面说的无聊的话术了,同样的话重复又重复。而且催收现场,是大家都能听到其他同事在说什么的。你今天用的话术,明天就会被旁边的同事照搬过去了。甚至下一刻你就听到对面的同事照抄你的话术了。这样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我当时还是借调催收打电话的时候。
别人光明正大地拿了你的话术,而你又没有办法申请版权时,怎么办啊?不断出新的话术,甚至出只有你自己风格的话术,让别人无法抄袭。可是做到这样的人估计凤毛麟角吧。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武当张三丰临时传授张无忌武艺,要去对抗一个劲敌。第一天张三丰问张无忌,招式记得多少了?张无忌说已经忘记一部分了,旁人就急了,张三丰您老人家的顶级武艺岂是一个小孩一下子能学会的?第二天,张三丰再问张无忌,还记得多少?张无忌想了一想,说,睡了一觉,忘记大部分了。待到这天比武前,张三丰再演示一次招式,众人发现招式与前一天的完全不同,这怎么记啊。张三丰完了后,问张无忌还记得多少,张无忌笑着说,全忘了。张三丰这时才对众人解释:学武胜在领悟。无招胜有招。
当你形成自己风格时,根本就不需要刻意记住什么话术了,当然也不怕旁人抄去了,风格不分高低,适合就是最好。
我的风格是什么?逻辑加故事。
可能有人会说我打电话的时间不长,都在吹。好吧,那你就当我在讲一个故事吧。
现在故事完了。
以前写过催收的分享:https://www.jianshu.com/p/8e70bc95dcd5 谢谢你的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