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本镇召开了精准扶贫教育扶持资金发放大会,为其219个不同学龄阶段的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发放了38.255万元教育资助费,这对于这些在校生及其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
精准关爱贫困家庭在校子女,我个人认为,除了对他们给予教育资助外,还需要分析每个贫困家庭子女的家庭情况,制订针对每个贫困家庭在校子女的个性化帮扶方案。
每个贫困家庭在校子女的家庭情况,差异很大,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残致贫、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发展能力弱致贫......不同的家庭给子女营造的成长环境不同,子女在其学习认识、思想认识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保障贫困家庭在校子女正常入学、在学校中不被其他同学用异样眼光看待他们,是关爱他们的第一步。政府相关部门、包扶责任人和老师在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后,要从实际出发,解决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其人文关爱,多倾听、多鼓励、多沟通,分析他们的内心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和心理辅导,为他们在一个健康温暖的学习环境。
确保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在校期间可以认真对待学业,以阳光心态生活,家长的努力与成长是关键,是关爱他们的重要人员。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帮扶责任人组织贫困家庭子女家长进行集中或者个别培训,让家长知晓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技巧,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使家长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为孩子的成长做榜样;帮助家长改良教育观,从关注孩子的学习到关注孩子的全方位的成长,消除令孩子消极的不良因素,让孩子在民主和谐、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精准关爱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制订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家长对子女教育存在误区的,可以主要从与家长沟通交流入手;子女认知行为出现偏差时,可以主要从与子女谈心谈话入手;家庭贫困子女无法继续学业时,可以从如何长远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困难入手。
现实生活中,关爱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和家长沟通多、与子女沟通少,不能真正了解这些在校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家庭注重物质帮扶,忽略精神慰藉;对其家庭及子女走访次数少,给予这些子女的关爱与关心不足。
精准关爱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帮助其家庭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帮扶责任人与其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发挥其家庭的自立、自强、勇于奋斗和敢于吃苦的精神,让其子女健康成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