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情怀、没情绪的“老班”
>>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有正确的育人观,既要关注孩子的成绩,又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既要关注孩子的现在,又要关注他们长长的未来;既要看重知识,又要看重生存和生活的智慧。
>> 教育,千万不能只剩下死记硬背,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和动脑。只有思考,只有动脑,学习才充满乐趣,职业才能成为事业。
>> 教育最忌“冷暴力”。最伟大的力量不是暴力而是温和,暴力里永远长不出专业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提升专业性,避免情绪化。
>> 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指向人的成长,而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成长的一大标志,孩子是从“不听话”走向独立自我的,“不听话”的背后是他们的思想在苏醒。
>>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心智处于成长期,思考欠缺周密性,因此,发生“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 我固执地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重复犯错、改错的过程,正因为一次次犯错,正因犯错后的思考和改正,我们才得以更好地成长。
>> 教育需要艺术,无论面对的学生怎么不理想,你要做的也只能是接纳,然后使他有所提高。如何让学生尽快地认识错误并且努力改正,这才是最成功的。
>> 生命里没有主科与副科之分
>> 很多时候,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生活的“阴晴”,教师的气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 教育,需要师生内心深处的沟通和交流;教育,需要教育者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淡定。师生一场,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温暖的关注。
>> 吴非老师曾说:“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
>> 教师,一个凝视生命、对话生命、滋养生命的职业。
做一个会读书、爱写作的“老班”
>> 教育阅读和教育写作的方法。她归纳出教育写作的“五忌”“五要”:写作忌功利心,要保持平常心;语言运用忌堆砌辞藻,要简单朴素;写作形式忌流水账,要渗透教育理念;选取材料忌又大又空,要从小处入手;投稿忌盲目性,要有针对性。
>> 我们在某一个时间段,可以进行专题阅读,阅读同一专题的书,还可以阅读同一作者的书。对于阅读,一定要先泛读再精读,既要有又宽又厚的底子,又要有自己主攻的方向。
>> “三遍阅读法”:
>> 第一遍初读,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欢或者受启发的句子。第二遍是摘抄和批注,摘抄过程中,反复咀嚼和理解;批注是思考的痕迹,是梳理思想的最好的办法之一,你可以写下对某个片段或观点的理解,也可以表达与作者相同或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涉及你经历过或者听闻过的教育教学事件。第三遍写出读后感,总结自己从这本书里收获了什么。
>> 我们家设定了“家庭读书时”和“家庭读书日”。所谓“家庭读书时”,是指每天的19点到20点,一家人都要在餐厅静悄悄地读书。所谓的“家庭读书日”,是每个周末去图书馆看一天书。
>> 阅读,让人变得深刻而理性;阅读,让人变得宁静而柔和。同样的烟火,在一个和文字为伍的女人的眼睛里,会充满诗意。文字凭着它神奇而韧性的力量,牵着我慢慢往前走,以至抵达了一个我连想都没有想到的地方。
写作的三阶段:
>> 第一阶段,重在“练手感”,不求篇幅长短,不论内容雅俗。
>> 第二阶段,重在练“思维”,表现形式是将篇幅拉长。想要语言有深度,就必须让思维有广度、深度和灵活度,具有一定的辩证性。
>> 第三阶段,重在练“语言”,让语言返璞归真,走向缜密。
>> 教师,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成就自己,在促使学生成长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成长,完整的生命应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成全!
做一个有智慧、有情趣的“老班”
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 我要打造一个以学生为本的班级,一个让学生生命在场、适合学生成长也促使学生成长的班级;打造一个除了分数还流淌着更多丰富内容的班级;打造一个保护学生、捍卫学生主动性的班级。要把班级打造成润泽学生生命的场。
>> 和学生谈爱情时,开展三个体验活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情之花的绽放需要时间和空间。
>> 我们还经常开展“走出家门、走进生活”“走出教材、走进书本”等活动。“走出教材、走进书本”活动包括“3分钟演讲”“成语故事大串联”“古诗词诵读”“美文大比拼”等。
>> 组建“家长会智囊团”,“智囊团”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设计好家长会流程;第二,确定主持人;第三,给本次家长会设计一个亮点。
教育,要给孩子留下难以忘怀的瞬间。韩老师一直在努力实践着“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分数也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她笃定地践行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容地生活,都能因为遇到你我而改变生命的走向和生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