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学习的脚步,我们现在进入了天启单元,而现在又学到了气候,而开封所属于的就是季风性气候,那么我们开封的气候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的时候会出现雨热同期的现象,什么是雨热同期呢?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呢?而这些气候,气温和降水又跟什么有关呢?
如果要把这个问题从根源上追究,那么我们最初就要谈到地球公转。为什么会谈到地球公转呢?首先我们知道,地球会自转,而公转则是绕着太阳转,地球既自转又绕着太阳转,当地球转到太阳的不同位置的时候,因为太阳直射点的不同,产生了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同样也产生了太阳光直射的范围,也就是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也就是因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分别,而因为四季的分别又产生出了温度的不同,纵使不用科学证明,用我们的感官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四季温度的变化。所以我们把地球分为五个区域,如图:
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温特点,寒带的特点就是终年寒冷,虽然有四季,但是四季的变化并不大。而温带的特点是温度的差距很大,这一点我们也能感觉到。而热带的特点则是终年炎热,虽然也有四季,但是都很炎热。而我们处于北温带就是这样的特点,四季分明,并且温差很大,而在北温带的这片区域,有海洋也有陆地,它们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事实观察测得,在陆地上,一天最热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左右,而最冷的时间则是日出前后。而在海面上最热的时间则是两点左右,而最冷的时间也是出前后。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正常想象力最热的时间应该是12点钟。其实在12点钟的时候,太阳的直射点是最热的,但是大地会吸收能量,在太阳直射过一段时间后,大地吸收了更多的能量,就会开始散发,这样也就更热了。而在一点到两点以后,大地的能量就差不多散完了,慢慢走向下坡,也就越来越冷。而最冷的时间之所以是日出前后,是因为经过了一晚上的散热,大地的能量已经散得差不多了,而在日出前的时候,恰好是散的时间最久,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所以是最冷的时候。而海洋吸收热量的速度咋比大地更慢,所以他们冷和热的时间也会推迟。而在一年中,大地上最热的时间是七月份,最冷的时间是一月份。而海洋最热的时间是八月份,最冷的时间是二月份。而当我们到海滩的时候,就会发现,白天的时候沙子晒一小会儿就可以热到烫脚,但是晚上太阳才下山,没多久就很凉。而海水虽然晒了一白天都没有那么烫,但是晚上也不会变得特别凉。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海洋吸收热量比较慢,但是散发热量也比较慢。而陆地吸收热量比较快,散发热量也比较快。
而正是因为我们处在北温带,所以才会出现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那么,季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第一就是因为海陆热力的差异,导致冷空气和热空气的不均匀。而其次就是海陆气温的不同,因为陆地吸热会更快,所以在夏天的时候,陆地的气温就会更高,气压更高,反之海上的气温就会更低,气压更低,而因为重量不同,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则会下降,但是当热空气上升了之后,下面的位置就空缺了,所以冷空气就会往下走,这就产生了风。而在冬天的时候就又不同了,因为海上散热比较慢,所以海的热空气就会比较多,气压更高。而陆地上的热空气就比较少,气压更低,而此时就变成了海上的热空气往上运动,陆地上的冷空气往下运动。这也就形成了不同季节的季风。如图:
这就是季风的形成。而除了季风,季风性气候还和下面两种位置有关。第一种位置是纬度位置。而第二种位置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其实就是你在中国所处的位置,它主要决定的是气温的变化。比如说,如果更靠近北寒带,那么这个地方可能就会更冷,比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而如果更靠近热带,那么这个地方可能就会更热,比如海南和三亚等,而我们所处的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的教中心地带,既不太冷,也不太热。而下一个海陆位置跟降水有关。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降水的循环。太阳的阳光从海里把水蒸腾到天空,变成水蒸气,然后形成云,因为风的吹拂,云往其他的地方漂,而到哪个地方因为承受不住压力,云就会下雨,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雨水。而海陆的位置,其实就是靠海的不同距离,比如说上海就离海很近,那么,既然云是从海上吹出来的降水量,可能就会更多一些。而开封离海就稍微远一些,降水量可能就会比上海少。而甘肃,辽宁则离海更远,那么降水量就会更少,这就是海陆位置决定的不同。而看完了这个,我们也可以解释雨热同期的现象。雨热同期也就是降水和高温现象是同步的,如下图:
之所以会产生雨热同期的现象,是因为地表受热不均匀,在同一平面上产生了气压的差异,由海向陆地形成了夏季风,这也就更加增加了陆地的降水量,所以才会导致雨热同期。而雨热同期现象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为在夏季阳光最充足的时候,是植物长得最快的时候,而此时,下雨不仅可以滋润它们,还可以帮助他们长得更快。
这就是我们开封的季风性气候,首先跟我们的地理位置有关,其次又跟我们所在的海陆位置有关。是不是很神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