邔城,汉时为县,属南郡下辖,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县一带。汉初,邔县改为邔侯国,由功臣黄极忠受领。
黄氏,大多为先秦黄国人的后裔,也就是赢姓黄氏。因被楚国所灭,故其子弟多流亡于南方各地。而关于本文的黄极忠,合理推测,其人应该也是属于其中的一支。
按史书记载,黄极忠最初在南方为盗寇:
以故群盗长为临江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黄极忠先为南方某地群盗的总头目,而后则拜在临江王共敖麾下,为其大将。
再说共敖,其人曾为秦末楚怀王熊心所任的楚国上柱国,执掌楚怀王核心力量。而后在项羽自封为霸王时,为了削弱楚怀王的力量,项羽遂加封共敖为临江王,领南郡地。
所以,依照黄极忠这里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在汉元年项羽分封诸侯后,天下各地的割据盗寇应该便是分封择主而侍,倚为靠山。而黄极忠自然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南郡一带的盗寇首领,他要想继续生存下去,自然就必须拜在临江王共敖的麾下。
当然,那时的盗寇中也不是没有例外,就譬如彭越,还是盗寇的时候便敢大举进攻秦军,而后在项羽未对其分封时,又是独树一帜,不靠他人,不拜别王,就凭自己,硬生生的最终以强大的实力而成为刘邦灭楚的合作者。由此,最后彭越方能以盗贼出身受封为王。
所以黄极忠虽然自号群盗之长,但是相比彭越而言,其实还是那种上不了台面的小势力,勉强也只能说是南郡一带的盗匪头子。
不过黄极忠虽然没有彭越那般滔天势力,但却也是拥有着盗匪们最擅长的政治敏感度。当年看到项羽分封时,黄极忠便主动拜到临江王麾下,就可看出其人的不凡。而此时,面对楚汉的厮杀,黄极忠则是在关键时刻又一次选对了阵营。
已而为汉击临江王及诸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面对楚汉后期就要分出胜负时。黄极忠便毅然反叛临江王而投到了汉军麾下,并带着汉军反攻临江王。
当然,关于灭临江国战役,就还要说起另外两个人,也是当时汉军平定南方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他们就是当时官居汉军武将地位之首的太尉卢绾,以及担任将军的刘贾。
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史记·高祖本纪》
以上就是汉军灭临江国相对完整的记录。当时,刘邦以太尉卢绾和将军刘贾带兵,而后历经数月灭之,并活捉其王。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灭临江国一役其实打的并不轻松。其中虽然有着临江国的叛将黄极忠的协助,但还是打了整整数月,才勉强攻灭了临江国。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同时能看出此次灭临江国的功劳之盛。因为此一战,便是几乎为汉庭带来了两位封王,也就是指挥此次作战的两位汉军最高指挥。战役后不久,太尉卢绾便受封燕王,而将军刘贾则是受封荆王。
应该说,汉军之中独立带兵灭国者,除了大将军韩信外,便就只有太尉卢绾和将军刘贾了。所以他们三人也都是以赫赫战功受封为王。好吧,其实也有后人猜测,此次灭临江国一役,本身就是刘邦送给自己好兄弟卢绾的一场功劳。虽然说之前卢绾的功劳也很大,但是顶多就只能和曹参、周勃等人齐平。然而唯有此次卢绾独立带兵灭国之功,却是真正的封王之资,并且只有这样,才能让功臣们无话可说。当然,这都是推测之语,做不得真的。
总而言之,就是在伴随着太尉卢绾和将军刘贾平定临江国后,黄极忠便也水涨船高,推测应该是在事后升迁为了汉军将军。而后黄极忠则又率领其本部人马加入汉军主力之中,参与其后数年的各类战事。
破布,功侯,千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最终,到汉高帝十二年,黄极忠才以参与平定英布之乱有功而受封为侯。
应该说,黄极忠虽然出身不好,但是能够封侯,也是真正靠着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尤其是最后的这份记载,四个字“破布,功侯”。一个“破”字,一个“功”字,无疑是说明了在与英布作战期间,黄极忠的贡献非常之大。所以黄极忠能够封侯,也就是正常的了。
当然,还是笔者之前在其他功侯篇中推断的,黄极忠作为江南一带的领兵将军。所以即使没有这场功劳,刘邦也少不了要笼络一番,从而为自己死后帝国权利交替顺利奠定基础。
十一年十月戊戌,庄侯黄极忠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此处《史记》记载当有误,应为《汉书》中所载的高帝十二年。
所以这里的正确记录是:
汉高帝十二年十月戊戌日,黄极忠受封邔侯,食邑千户。
而后的黄极忠,则应该是继续作为南方一带的汉庭驻军将军,以稳定南方的和平。
十二年,庆侯荣盛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文帝十一年,黄极忠病逝,汉庭为其谥号,庄侯。邔侯国由其子黄荣盛继承,次年为黄荣盛元年。
庄: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逸周书》
“庄”,多用于汉初很多武将死去后的谥号,所以比较平常,但也是一个不错的谥号。至少也能够反映出这些功侯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这些人就是单纯靠着战功受封为侯。
当然,这谥号的背后还反映出了一句话,那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