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玩”是我5岁的儿子经常说的一个词,大意是说:“不怀有任何目的,不加以任何引导,没有任何强制”的“玩乐”状态。
儿子说这个词时,语气是不屑的,神情是骄傲滴。
当我还没有当妈妈时,我也是“快乐童年”理论的拥趸者,那时候,我认为,快乐的童年就是要少学东西,撒手去玩。换句话说,那时我认为:快乐童年=傻玩。
现在我当了妈妈,仍然是“快乐童年”理论的拥趸者,还是探索者。我不断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学东西就一定累?傻玩就一定快乐?
今天上午在儿子机器人课程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学东西累不累”的问题进行了深度交谈。我列举了他所学的所有科目,回答都是“超好玩”、“好可爱”、“一点都不累”。我让他评价所有的任教老师,评语是“像个公主”、“要和她结婚”。
为娘稍感放心。因为儿子目前的课乍一看起来,已经很“超负荷”了。
儿子以前在私立幼儿园读过两年,幼儿园自带跆拳道和英语课程,又学过半学期的围棋和东方思维课。去年转到公立幼儿园,孩子年龄也大了,妈妈才开始操心“学什么”的问题。
一开始不想放弃有一定基础的跆拳道和围棋。跆拳道试课一次,孩子不喜欢,果断放弃。围棋上了两个半月,发现孩子没开窍,在妈妈的提议下放弃。
关于这些放弃,我们有过深度谈心。他已明白,放弃跆拳道是妈妈“尊重他的兴趣和意愿”。放弃围棋是节约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更喜欢更擅长的事情。
目前儿子的课程安排如下:
每周两次钢琴课,每晚练琴1小时。送音乐启蒙课1次(快结束了)。去来一趟总计30分钟。
每周三玩晚绘画课1次。本小区。
每周六下午杨威体操1次。本校体育馆,路程15分钟
每周日晚机器人课1次。步行10分钟。
妈妈想让他学声乐,等待试听中,可安排在周六上午。这是妈妈唯一“包办”的课程。
小计:周一晚上空,周六晚上钢琴音乐会(表演一首曲子后就疯玩)。周日白天全天玩耍。每次晚上有课时,放学后至少3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除了钢琴课的确有负担之外,体操课和机器人纯属好玩的,绘画课也是开心画完就Ok了。
我也经常在反省,也担心孩子太累了。但每次看到孩子兴高采烈地去上课,下课后恋恋不舍地不想走,也就略感放心。
今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热文《妈妈,你为什么不逼我学钢琴》。我发现不少人曲解了标题中的“逼”字,所以我写下此文。
在我看来,低领幼儿在自身没有判断力的情况下,正常的孩子都会觉得玩游乐场比弹钢琴快乐,这是人的“趋乐避苦”的本能。但人还有诸如“追求卓越”、“诗化生存”的本能。后面的这些本能不经过引导和激发,这些本能就会淡化甚至退化。
学任何一种才艺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竞赛,不是为了考级,不是为了加分,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培养“有音乐感的耳朵”艺术修养,陶冶“超越物化生存”的诗性气质,造就“在重复的、枯燥的事情中创造变化和快乐”的能力,形成“凡事坚持到底”的生活态度。
关于坚持,中午和儿子又有一次谈话。我说,剩下的这些课程我们既然选了就要坚持。儿子说:“我才不当什么都不学傻玩的傻瓜了。我要坚持,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刚才钢琴课回家的路上下雨,我“勾引”儿子触景生情地回忆起第二次上钢琴课的情景。儿子说:那次上钢琴课,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我的帽子和伞吹翻了,围巾吹掉了,我还坚持去上课。我虽然还不是一个真正的钢琴小王子,但我已经是一个勇敢小王子啦。
儿子,有你此话,妈妈相信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