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善治”的关键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推进边疆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固根基,激发基层治理“核心力”。边疆民族地区,多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基层治理面临着多元化民族结构和复杂地缘政治等诸多挑战,坚持党建引领,就是在茫茫戈壁中指引方向的“灯塔”。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政策部署完整准确的贯彻落实到基层。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社会组织、“三新组织”等各个领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网络,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党的政策惠及各族群众,凝聚起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建设起一个个边疆治理的“桥头堡”。
民族团结促融合,激发基层治理“向心力”。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边疆地区的基层治理,需要各族群众手把手、心连心,共促团结,建设和谐稳定的美好家园。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民族政策,通过建立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要用好民族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熟悉民情、民心、会说民族语言的优势,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员”,反映各族群众心声的“联络员”,当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富民兴边造福祉,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发展是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边疆地区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党的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的边疆群众。同时,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把边疆地区多民族文化优势发挥好,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边疆故事,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用好文化资源推进边疆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