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从远方寄来了一香囊桂花,她说:“采了香甜的桂花粒,放在香囊里,寄给远方的朋友,如此她便一天都在桂花香气的包围萦绕下,时时都有好心情。”
桂花粒粒金黄,应该是秋天的丹桂,想象着那名温婉的女子在桂花树下,在微风中踏着曼妙的步伐,素手摘花的身姿,我不禁微笑起来。摩挲着桂花粒,一股桂花独有的幽香四溢开来,悠悠落在我的心间。
友人的盛情,我岂可辜负。桂花仅做调香,未免可惜。细水长流,什么都不浪费的生计是江南人一贯的秉性。一把桂花,却可做点睛之笔,亦可做神来之笔。
01 桂花酒酿小圆子
汤圆,南北皆有,分甜咸之分。可我独爱没有馅料的实心小汤圆,无他,只为品那口软糯的米香。
江南人对于吃是讲究的,一把糯米隔夜浸泡,待至第二日清晨,米粒经过一夜的水养,逐渐饱胀开来,水磨打成浆水,用个布袋装着吊一个晚上,待水滴干了,把湿的糯米粉团掰碎晾干,就成为了我们的水磨糯米粉。
几把洁白似雪的糯米粉,盛入大盆之中,倒入早已熬好的白粥,用筷子拌匀成团后,须用掌根之力将其揉至“三光”,即手光,盆光和面光。揉汤圆加入白粥,是江南人心照不宣的秘方,此方制成的汤圆,久置而不裂,口感温润软滑,绝不是加水汤圆所可比拟的。
搓小汤圆,最宜气色红润之人,为何?因为但凡气血旺盛者,其双手的定比常人温暖几分,便是这些许的温度让揉出的面团更为细腻光洁。面团搓成长长的细条,只要切成若干小粒即可,现下许多甜品铺即是如此。但考究的江南人是断然不肯的,必要把一粒粒的面团搓圆方可。小圆子,不圆怎么可以?
一把糯米,可以做汤圆,亦可做酒酿。中国人的智慧,就是那么令人称奇。同样将糯米水养一夜,第二日轻轻捞起几粒米,用指甲轻掐即断,便是米养好了。蒸笼里垫上笼布,然后自然地倒入糯米,用筷子轻轻扒平,扎一些洞透气。等水烧开后再上笼开始蒸,此刻的糯米是很自然的,松松的状态。
蒸透后的糯米放至微温,倒入酒曲水拌匀,表面压实后中间戳一个洞。随后,便是静静地等待,约莫两三天后,那米洞中便有了半透明的水溢出,那就是酒酿。把酒酿冷藏,酒曲依然会缓慢地发挥作用,酒酿放置愈久,甜度愈高。
一个小奶锅,倒入大半碗水煮开,放入小圆子,待一个个小圆子膨胀开来,挤满水面之时,洒上些许绵白糖,再挖上一大勺酒酿关火。
选一口青釉骨瓷小碗,浅浅盛上一碗。此刻,香囊中的桂花方可登场,手捏少许,略略撒上,一时间桂花香,酒酿的甜香交织在一起,深吸一口气,再勺上几粒小圆子,就着汤水滑入口中,香,糯,甜的滋味萦绕在口中,久久不散。
这,才是江南的酒酿小圆子。
02 桂花松糕
桂花是属于秋天独有的味道。为了不辜负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江南人费尽心思,仅大米这一项配料,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其变化之多更是令人惊叹。
大米,糯米若干,水磨成粉,加入适量糖粉与水,混合成颗粒状。此时,选一个阳光朗照的午后,洗净双手,细细一粒粒搓开。随后拿出竹筛轻摇,筛入垫了纱布的方形容器内,洁白细密的米粉如雾般飘落,渐渐堆砌起来,用刮刀在其表面抹平,上笼蒸熟即可。
待到出笼略凉,切成四方形,再滴上混入桂花的蜂蜜,选一个梅花碟,放入一块松糕,可入口,亦可入画。
此糕食材简单,口感极佳,可惜亲自下厨之人不多,成功者亦少。并非操作复杂,而是此糕的制作需要缓,轻,柔,任何急躁、粗糙的动作都会破坏米糕的松软和绵密。江南人的精致细腻,在这道甜点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愈是弥足珍贵的食材,愈要用心对待,愈是平凡的生活,愈要珍惜和感恩。在这个手工食品都被工业化的今天,我依然喜欢在温润的时光,沉浸在一段美好中,享受怡然自得的人间烟火。于是,生命的快乐在庸常日子里,也变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