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想看的书并非那么轻易就能买到,因此对每一本阅读的书都格外用心,总是来来回回把书翻得有些变形,在本子上郑重其事摘抄各类句子,才能心满意足结束一本书的使命。
然而现在面临的问题大不相同了。堆在kindle里面的书都有好几百本,快节奏的生活也让细嚼慢咽一本书变得奢侈。度过了读书的囫囵吞枣时期,开始由追求阅读数量转而指向阅读质量,“看过就忘”,“在纸质书电子书上对语句进行了标注,但是下一步不知道怎么用”,等等问题让人越来越焦虑。
杂文类哲学类的书,看过就忘还能安慰自己吸收了观点塑造了价值观;实用类、阅读目的较强的书,如果看完脑袋依旧空空如也,那么费力看书是为了什么呢?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阅读过程都是相似的,无非是阅读速度快慢的差别。问题就出在对读书笔记的记录、整理和加工过程。如何让笔记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划线摘抄,带着这个疑问,我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寻找答案。
日本人在阅读方面的技巧和经验颇多,光是如何挑选笔记本、如何记笔记等细节都有各类达人著书传道,奥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技术达人。之前曾经阅读过他的《人生笔记》,了解到他善于利用笔记管理生活、提升工作及生活的品质。而在这本后浪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最新作品中,奥野先生则大方分享了他独创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五个步骤,讲述了他的书生活。
这其中他关于读书笔记如何记录的思考,不仅值得学习,而且实操性非常强。
①读书也可以是一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工序”
带着目的进行阅读,能够帮助我们迅速锁定每一页中的关键词,从而使阅读变得有主次。又因为是带着主动做读书笔记的想法来阅读的,能让我们主动对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判断——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一定要记录下来;那个观点虽然也不错,但我已经掌握了,就不需要再耗费时间。
同时,因为对内容进行摘抄需要耗费时间,谁都有偷懒的心理,这个时候就会思考:这一段内容是不是非摘抄不可?能不能浓缩一下?
如此一来,无论是读书笔记还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都能通过主动判断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②光是摘抄不顶事,不思考就不算阅读
奥野先生大力推荐,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是“摘抄+评论”的做法。主观的评论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扯淡”,也非写不可,因为它代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是和书中内容产生互动的方式,也是后续灵感创新的来源。
任何零碎的想法,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随着书本合上而烟消云散。我们读书,难道不也是为了促进自己思考吗?那就不要浪费这罅隙中的灵光。
③多角度丰满你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除了摘抄书的内容,还可以添加进去外部的相关资料。比如,豆瓣网上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某个书评杂志关于这本书的讨论,甚至是关于这本书的研读会资料。从不同人的视角来看这本书,往往也能收获颇丰。
④重读再造,让1本书读出10本书的效果
书中提到读书解忧术,其实即是通过同一主题的几本书的阅读及读书笔记记录,达到对某一问题的多元思考。而想要通过笔记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深度,笔记的定时重读则非常关键,它往往能让我们在不同时期读到不同的内涵。
对于奥野先生坚持用手写来记录笔记的做法,我倒认为不如电子笔记来得高效。一方面,电子笔记目前已经是全平台通用,手机哪怕不联网,也可以离线记录之后上传;其次,电子笔记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给笔记打上标签,后期检索相关素材的时候,也非常方便,真正做到了活用笔记。
我们学习如何有效阅读,琢磨笔记术,尝试各种效能工具,无非是希望阅读一本书能把它的价值榨干,而这没有捷径,需要我们在做笔记上花费比常人多几倍的功夫。
在经历过大量阅读然而没有留下痕迹的阶段后,我更希望慢下来,哪怕用比阅读多一倍的时间来做笔记。正如书的封底写的一句话:做好一本笔记,牢记每本书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