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本书时,我突然想起之前忙里偷闲看的一期《奇葩说》,当时陈铭在反驳傅首尔时讲到了《越狱》的例子。 《越狱》的主角迈克尔与其他犯人面对同一座监狱时,眼中看到的结果却不同。在别人眼里的监狱,到了迈克儿眼里却是一张所有细节清晰的图纸。我想这就是迈克尔与其他人在认知上的差异。
《洞见》的作者赵昂说,人与人之所以拉开差距,原因就在于彼此的认知偏差,而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
有一次,我们几个同事去食堂吃饭,大家在闲聊中说到余额宝里的利息比银行的高很多。同事A马上说,“哎,那放10万块钱进去收利息啊…”ta话还没说完,同事B直接说:“有10万块钱做什么不好,我随随便便做点什么收益都比余额宝里强啊…”当我们都在嫌弃工资不高,固守死工资时,同事B的微商收入已经非常可观。你看这就是认知上的差异造成的不同。
今天晚上我还想跟大家说说自己的故事,当我看到书本中这个图片时,发现我自己无形中也是走的同样的路。
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最喜欢做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当时选择教书,也是因为周围的人都说我适合做老师,而我自己恰好又不讨厌。毕业刚走上讲台,整个人也是热情满满。我记得工作第三年带的高三,刚开始我是每天下午上完课直接去诊所挂点滴,这样的状态有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这足以看出我是多么的有激情。
但是后来慢慢就懈怠了。用同事的话说,编制教师收获与付出又不成比例,做多做少没区别。所以我也开始了有课上课,没课刷剧或者家长里短的悠闲日子。
然后有了自己的大宝、二宝,发现日子越来越不对劲,人也变得焦虑不安,会时常反问自己:“做教师,我可不可以不满足于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不能再做好一点?如果我被失业了,我可以做什么?”
慢慢发现,做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节课时间那么短,一间教室那么小,但我们可以给学生无限的东西啊。何况我自己离优秀还那么远。
所以我确定好自己的目标:拓宽自己的视野,精进自己的表达,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加上自己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可以往这个方面去学习,同时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现在是处在“复苏期”,只要我坚持持续精进,相信时间的复利, 我一定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像伟星老铁说的,我们不要固守于自己的过去,而是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未来,那么一切都会好的。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以上是我今天晚上的分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