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以往,我会发现原来之前做过的很多决策都是当下凭心意甚至是在混乱时匆忙做下的。从选择大学到选择专业,其实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反而遇到选择吃饭游玩的地方格外用心,似乎没有给予事情重要性相匹配的关注。不过大学这四年的确给予了我很多深度思考和决策的机会,从大学各种各样的竞赛到平时学习专业以及组织活动等。
在深度考虑自己未来读研方向的时候,我目前仍然确信生信依旧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远甚于生工。我为自己决定转到生信而感到庆幸,为自己的这个决策而感到高兴,这是一个目前看来都是正确的决策。
读研方向固然重要,但选择去研究所还是高校?如果是学校的话选择哪个学校?选了学校还得选导师,或者说因为这个导师选择这个学校?导师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导师实验室发文章情况?读硕还是读博?国内还是国外?......每一个问题我都仔细考虑过,目标就是找寻到我喜欢方向的能有效带给我人生指导和科研指导的导师,最终结果是我将要去一个闲散轻松的实验室,在长江学者的名下学习,庆幸的是自由,但可惜的是缺少指导,基本靠自己。只能说结果差强人意,因为我真的希望自己能有好老师可以带我入科研的门,毕竟本科和毕设期间实在没有干什么实事,不清楚科研对自己来说究竟是什么。
曾经我有段时间安慰自己(这也是人类必须心安理得的天性),告诉自己:研究生本来就得靠自己,我可以通过自学和交流获得成长。但是理智告诉我,我的确错过了,做了一次不那么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