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同的思考
今天的分享发出来后,朱老师点评了我。当关注孩子这个人时,孩子的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呢,他会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呢,和父母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呢。想想朱老师提出的三个不同,我觉察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孩子的感受,他或许感受到了妈妈对他的爱,妈妈对他的接纳,不再因为排名下降,紧张地面对妈妈,而是比较坦然地面对妈妈了。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了,开学这一个月,学习状态不太好,听课效率不高,心情比较烦燥,作业有时在应付。晚上睡觉前也和我聊更多了,告诉我,他的一个同学从21班调整到23班了。也问我,丁Ⅹ同学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还会赶上自己吗?从这些话中,我可以觉察到孩子対妈妈的相信和接纳,渴望得到妈妈的肯定和鼓励的那颗心。
其次是他跟之前的不同。他现在可以听到并执行妈妈的规则或者要求。比如昨天晚上,孩子说今天状态不好,不想看视频课,想休息,然后拿起了平板电脑。我说“好的孩子,今天休息,那咱们是不是放下平板电脑呢,咱们可以看看书呀,这几本意林作文素材还没有看过呢。”孩子看看我,发现妈妈没有生气,就是在和他心平气和地说话,就把平板电脑递给我,“好的,你拿去充电吧。”就这样,我拿走了平板电脑。还有前几天中午吃饭时,他把平板电脑放到餐桌上,边吃饭边看视频,我说“儿子,中午回来这一会时间,咱们就好好吃饭,不看任何视频。”他朝我望望,我平静地和他对视,然后他就把平板电脑调到QQ音乐播放模式,放到了沙发上。然后继续吃饭。这些情况原来我提出要求,孩子不会立刻做到,或者比较逆反。现在我提出来后,孩子基本上都去做了,这是和之前最大的不同。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有什么不同。这个不同,我感觉较大的是,每天晚上孩子和我聊天时,有时拉着我胳膊,有时故意向我靠近,有时我摸摸他的头,他也接受了。有时也来征求我的意见,“妈妈今天我穿这个粉绿色的毛衣好吗?”“嗯嗯,你自己瞧吧,穿哪件你自己决定。”“妈妈,我不想喝纯牛奶了,买些酸奶好吗?”“好的,明天让爸爸到超市买酸奶。”“妈妈我想吃芒果”“嗯嗯,下午下班给你买”等等这些要求。以前孩子要求时,大概有些抱怨的成份,有些指责父母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现在孩子可以明确的告诉我,我想吃什么,喝什么,没有了抱怨和指责。这是不是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容洽了呢,变得沟通顺畅了呢。
这三个不同,是孩子一点点做到的,或许会有更多的不同,更多的一点点,相信孩子,相信自己,继续做一点点,或许会带来滚雪球效应。
谢谢朱老师提出的三个不同,让我又反思觉察了一番,对自己的行动更有信心了。感恩自己焦点学习的道路上有朱老师陪伴,我真的很幸运。
持续我的焦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