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费尔南多.佩索阿。
但说来也羞愧,他的书我不过只看过一本,作为我的枕边书,我已经看了一年,从大一一直看到现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将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抄本上,大约看了不到10页,我的摘抄本已被占领了三分之一,我果断地放弃了摘抄的想法,开始在书上划线。所以现在如果翻来这本书,你一定会惊讶于遍布书本各处的笔直线条。
这本书就是著名的《惶然录》,又名《不安之书》。正如书名一般,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浸在书页里的惶然心绪,那种不安的感觉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带着一种悲戚而朦胧的美感。
以往看的书大多记录生活中美感的事物与情感,亦或是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的作者执笔大声疾呼建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这本书不一样,它并不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积极进取的勋章,用流行说法来说,它很丧,但它丧得很高级,很深刻。哲学家的丧气总是高深莫测而逻辑清晰,诗人的悲伤常常极具穿透力和震撼感,而费尔南多恰恰具备这两条。后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韩少功说费尔南多“贯彻着他独立的勇敢,究诘的智慧以及对人世万物深深关切的博大情怀”。
作为一个学时浅陋的二十岁的学生,我无法透彻地理解费尔南多在书中表达的人生哲理。我只知道一点并对此深信不疑,他不幸福,更确切地说,他从不感到幸福,一点也不。
“我才想起我身处道拉多雷斯大街一幢房子的四楼,我似梦非梦地自我审视。我的视线从这未完成的纸张上移开,瞥向那毫无意义而又缺乏美感的生活,瞥向那支马上就要被我掐灭的廉价香烟,我将它掐灭在破损不堪的记事本上的那个烟灰缸里。我在这间位于四楼的房间里拷问生活,叙述灵魂的感觉,像天才或著名作家一样写散文。我,这里,天才!”
眼前仿佛可以出现作者在狭小的办公楼里捏着拳头拼命压抑着内心呐喊欲望的痛苦模样。他热爱写作,有着满的快溢出来的表达欲,但是他的珍贵灵感却被周围冷漠而愚昧的人们扔进了垃圾桶。身边的人们来来往往,却没有人发现他发光的写作才华,他也只能藏起蓬勃的野心和理想,终日坐在阁楼上闭塞的办公室里,做着枯燥乏味的会计工作。
遥不可及的梦想让人痛苦,但最让人绝望的事莫过于你甚至无法将你的梦想说出口,害怕一旦讲梦想说出口就会在生活的嘲弄下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更害怕他人毫不在意的漠然眼神。
所以费尔南多藏起了自己的梦想,藏起了自己的欲望,内心梦想秘密地生长着,成为了密密的刺,将他自己扎得血流不止。
其实他的梦想不过是他情感的一种寄托,他真正害怕的生活的平庸。
“今天,当想到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时,我感到自己就像某种动物,被放进一个篮子,某个人的胳膊挎着这个篮子,往返于两座市郊的火车站。这样一副画面枯燥乏味,但它所展现的生活甚至乏味至极。这些篮子通常有两个盖子,呈半椭圆形,一端半开着,另一段底下放着扭动着的动物。但是,挎着篮子的胳膊将中间的铰链压了个严实,里面那个弱小的东西除了徒劳无益地将盖子微微顶起,什么也做不了,像一只翅膀已飞累的蝴蝶。”
他将自己比作一个动物,在命运的操纵下过着日复一日的乏味生活。他渴望挣脱这种现有的模式,渴望摆脱这种浸透在生活每一个角落的庸常。正如他所说,人类的迂腐平庸令我感到生理反胃。
p57 p72 52
尽管他奋力疾呼着“我,这里,天才!”但他内心深处充斥的却是望不到底的自卑。
“我,这让我伤心绝望。”
他渴望着成为任何人,除了他自己。这体现出他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极度厌弃。他讨厌自己的生活,也无比讨厌这个讨厌生活的自己。他渴望成为别人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恰恰相反,他看不起任何人,同时他也看不起自己。因为那些庸碌的愚笨的行人尚且能愉快地生活,尽管常常发出小人物的粗糙却渺小的抱怨,但仍然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平稳地运转着并心安理得地度过每一天,而他却无时无刻不在被自己所折磨。他一刻不停地拷问自我,编织着梦想的花朵然后将它们藏进黑暗的匣子里,不厌其烦地作茧自缚。他缺乏像平常人那样忍受生活的能力,这让他痛苦而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