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和21日周末两天,在橘子园MBA的课堂中有了诸多收获。在红豆、小白、青青、泓姐和樊老师等各位老师精彩的分享中收获良多。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对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兴趣,看到了学习金融和财务知识的价值。觉得过去很遥远的一次名词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一一列出我收获的点
(一)把人当资源还是成本?
红豆老师的分享中,第一个打动我的点是关于把人当资源还是成本。这两种不同的视角会引发完全不同的做法。前者看见的是一个人的未来和可能性,后者看见的是现在的现状。前者是用积极和成长的视角在拥抱不确定性(将来能做什么),后者是用一种相对固定的视角看目前的确定性(现在能做什么)。当我们学习投资的时候,好像也是在用发展的眼光投资未来。
之后的对个人(员工)、企业、社会负责的思考题,让我不由想到了去年学习德鲁克系列的核心词——“贡献”。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在多变时代下的诸多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较多放在收益和比较上,应该会成为焦虑的好朋友,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贡献上,却会收获一种笃定感,因为不管是35岁、45岁、还是55岁,想要做点什么总是可以的。
小白的故事里既有直面领导吐槽的勇猛,又有不失理性的自省和总结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喜欢这种真实和直接。
(二)我的KR真的在支持我的O吗?
慧慧和雅芳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OKR。有些名词我觉得没太Get到,同时听完这个部分后“一致性”这个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O向上是接到哪里?和公司的使命以及当下的目标相关吗?是否能够得到领导的充分认可?
实际上在上课的前两天的一次交流中,我接到了一个未来可能的重要新任务——通过运营公众号帮助公司在扩大行业内的影响力,领导隐约提出了希望双周发文的期待。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在用OKR拆解这个新任务。呼呼地列下来KR1:2021年发文18篇+,KR2:阅览量***等等。
拆得挺起劲时听到彤彤老师说大家常犯的错误是在目标设定时把现象当作目标,忽略了找出背后的原因针对原因设立目标。仔细一看自己列的KR,好像也有同样的问题。
更多发文数量就能扩大影响力吗?No,如果文章光有数量,没人看也没啥意思。
阅览量上来了就是扩大影响力吗?No,如果看到文章的多是吃瓜群众而不是我们的目标人群(客户、投资方),对O的支持也不是那么的有力。
什么样的KR才是真正有效的KR,还真是得琢磨一番。
(三)财务数字里藏着业务的方向
樊老师的公司理财部分带领着我们从财务的视角来找到业务的突破点。充电桩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我其实没有明白是如何找到这个关键指标的,却感受到了财务数据的能量,真是可以为业务把脉的。
平时的工作中,我与财务部门打交道的机会特别多,每个月的部门预算制定、收入预估、资金会跟进应收账款进度等等,是有机会研究业务相关数据的。
想到前几天在大雁群里被分享的题目——“你认为你们公司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或许通过分析财务数据能够找到一个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