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从北环大道这里经过,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吧,这里的一个旧房子——一个有着质朴灰色喷涂的五层小办公楼吧——已经成为一堆废墟。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这样的拆旧换新似乎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周围的人可能已经开始议论或者已经知道,这里又要起一个什么全新奇异的摩天大楼了。
可在一个整天奋斗在建筑设计一线的建(画)筑(图)师(狗)眼里,总有那么一点儿不同的感觉。
这确是一个旧房子,可在建楼之前,他必是一个建筑师眼中的“作品”,它历经选址意见书、规划方案、建筑方案、方案报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个阶段,跋山涉水一步步磨砺而来,倾注了建筑师多少心血啊。在这个如同十月怀胎的历程里,这个“房子”已经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了,他就是建筑师心爱的孩子了啊!
拿建筑方案阶段来说吧。一个方案的产生,必然受制于用地、业主需求、周边环境、城市规划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自己的孩子呢,他也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建筑师就得像对待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综合他的各方面禀赋(方案条件),你既要引导他也更要尊重他,才能塑造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合用的房子)。而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因为业主需求等任一因素的变化,方案的反复调整变化又是稀松平常的,这恰像孩子培养路上的试错或者一开始不愿意去幼儿园一样,只能耐心投入更多的心血去调整适应。
再说施工图阶段。方案终于确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也理清楚了,那就朝这个方向努力实现它吧。别急,各个专业的配合又有多少争持等着你去妥协,前面方案阶段的细节实现与后期如幕墙等分项的深化需求的满足,又要给你出多少大大小小的难题。这就像孩子好容易确定要学习美术或者步入学校学习了,他要面临的更多的问题比如不够专心、与同学关系的处理、与老师理念的偏差等等。想想辅导孩子作业都可以背过气的家长,施工图阶段的建筑师也就是如此吧。
就以上两个阶段的类比分析下来,作为一个建筑师兼小学生的父亲,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个建筑的产生,与孩子的成长、养成何其相似,你要解决多少未知的问题,你要配(伺)合(候)多少合作伙伴?而这一切,都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刻让你释然了!你的孩子长大了,他也可以散发阳光给人温暖了!
而今,这个房子拆掉了,这里必然会起一个新的房子——作为房子的设计者,你的孩子就此离开了。这不就像是孩子要离开家去上幼儿园了,或者要离开自己的城市去上大学了。心中之难舍与牵念也油然而生。
常听周围的同业者评论一个建筑的时候,开口闭口就是“丑”。撇开工作疲惫或者审美疲劳的调侃的因素,我真心希望您能多给这些含着心血的建筑作品更多的宽容。如果是文人相轻或者自大轻狂,那真要劝您口下留情,赶紧好好提升自己的胸怀和心境,先让自己的心灵“不丑”起来!当你的心灵美了,你眼里也必然能看见更多的美。
机器隆隆,当初还是设计图纸的作品如今已成砖石钢筋的碎片。一瞬间,这碎片似乎变成更小的宇宙基本粒子,而粒子里的信息也完整的展现出从方案到变更的全部嬗变。我明白了,所有的建筑都是建筑师的孩子,这信息里写就的DNA会不断的进化,而我们的孩子也更加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