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一个昆达利尼的瑜伽教师来说做萨达那是重要的?
对一个瑜伽教师来说从事有规律的萨达那以便维持和增长他的光彩和影响力是绝对必要的。正如Yogi Bhajan 所说的,“一个没有强烈的内在光彩的教师是不能教授昆达利尼瑜伽的。”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所说的萨达那主要是指清晨萨达那。当然任何每天的有规律的练习和冥想,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萨达那,并能够增强你作为一个昆达利尼瑜伽教师的光彩。同时也推荐应定期选择一种特定的萨达那来针对某个特定的心理或生理区域。
如果你教课很多的话,你的身体也许会因为做示范练习而始终保持柔韧,但你却不可能像在你自己做瑜伽的时候那样投入和具有深度。如果你在教学的同时没有一种使你的灵性成长的个人练习你的教学就会变得枯燥、平淡和缺乏灵感。
––摘自《昆达里尼瑜伽水平年代的教师》
今日练习分享:成为灯塔,提升自己,服务他人!任由风浪来袭。
通向快乐的七个步骤:第一步,承诺。
我承诺:今年每天萨达那。
学员1分享:今日早课练习,身体微微小汗,用呼吸带动练习,让呼吸渗透到每个动作中去,让心平静下来,依然会做反某些动作,但是这两天早起的好习惯都让自己感动到我自己。
开始了新的一天忙碌,我们不一样,又都一样,心境变好了一切都是美丽的风景。
Prabhubir:美好的心情迎接全新的一天!
今日出勤记录:累计天数/目标天数
Siri Sundri 37/80
*小鱼 15/40
*漫步溪沙 7/40
Prabhubir 7/40
桔子 5/40
关于早课团队建设:
热身期:
每天早上5:00-6:00
早课共修,不作过多教学。
共修中禁语。(带课老师简述练习要领,新人上课可来预约常规课或其他时间约课,学习后可更好进入早课)
能量交换,自愿随喜付费。
团队成员彼此抱团,每个人参与服务,互助支持,轮流负责叫早。
因故不能出勤的,外出旅行学习出差生病等,提前说明并因地制宜继续练习,发送练习笔记。视为出勤。
热身期掉队者,勇于面对,及时沟通,欢迎再次进入。
给自己承诺:例如我要做到早课40天。
新人加入:自备有盖水杯。穿着宽松棉麻浅色。头巾及羊毛垫。
要求:
备笔记本
一,详细记录自己一直以来的身心状况。
二,每天记录并分享你的体验,收获及困惑。
我们对早课练习的服务与支持:
1.围绕每期早课练习,我们有相应精讲课:精讲黄金链接、能量保护、体式、呼吸、瑜伽解剖学知识、能量锁、冥想细节 。(早课+精讲课+其他辅助支持/40天为一期,收费1200元/人。会员优惠。)
2.开班后,围绕早课练习中的问题我们会有专门微信学习交流群,并定期开会交流讨论。
Yogi Bhajan Everyday
Mar.20
I want you to be graceful,I want you to be beautiful,I want you to be loving,I want you to be majestic. 2/19/81
我希望你們感恩,我希望你們美麗,我希望你們能夠去愛,我希望你們雄偉壯美.
Translate By Pavan Kirti Kaur
Sat Kriya 的做法:
进入岩石坐。脚跟在坐骨下面。膝盖并拢。
手臂伸展过头,肘部伸直,直到手臂按住头的两侧。
留出食指,其余手指交叉握住。男子把右拇指压在左拇指上,女子把左拇指压在右拇指上。
用大约十秒的时间,用平稳的节奏唱诵“Sat Nam ”八次左右。当你把肚脐向内向上拉向脊椎的时候,用丹田唱诵“sut ”,感觉这是一个来自第三气轮的压力。然后在唱诵“nam ”这个声音时放松你的肚子。
––节选自第三部分的唤醒知觉(般达)
工作室课程:
一,早课(全年实修。近期练习主题:唤醒你的十个身体。)
二,早课精讲课,待定
三,常规课(每周三,周六两节)
四,满月共修(每逢农历十五或十六月圆之日)
加入我们:
方案一:
早课:(每天5:00-6:00)
40天为一期,全年九期
单报一期,1200元/期
三期连报:3600(报三期送一期)
六期连报:7200(报六期送三期)
注:以上均包含(早课+精讲课+常规课等其他辅助支持)
方案二:
常规课年卡:1800元(全年每周三周六两次常规课)
其他:
早课:单次费用随喜,能量交换。
常规课及满月共修:100元/次,870元/10次
常规练习+铜锣冥想:150/次
每月一次主题共修工作坊,待定。
公益:
每天早上教师实修4:00–5:00,建议连续实修三到四期早课者可以加入。已参加教师认证者可以加入共修。
注:以上为常熟本市朋友到现场上课;
其他城市的朋友需要共修的可以为你们开通网络共修平台,但需定期到工作室上基础课及后期练习辅助课。欢迎来约!
作者:SiriSundriKaur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ac70459aff1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SiriSundriKaur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5b82675c18b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