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我在北京面试工作期间,参观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里正在举行《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展出了很多甘肃礼县出土的珍贵文物。
转眼之间,三年过去了。2018年4月6日,我在礼县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曾经见过的珍贵文物。当时忙于工作,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如今,我在硬盘里找到三年前拍摄的照片,重新回味一下这个精彩的展览——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子项目,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自2004年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甘肃省文物局的组织协调之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陕西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的西汉水上游和清水河流域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
新发现与早期秦文化有关的古遗址和古墓葬近70处,确认三个秦早期的中心活动区;对礼县大堡子山和西山、张家川县马家塬、甘谷县毛家坪、清水县李崖等重要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大堡子山遗址和马家塬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相继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称号。
秦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早期的文化面貌怎样?与他们长期斗争的西戎文化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展览通过嬴秦西迁、西陲创业、崛起关陇、西戎绝唱等四个单元,首次集中展示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项目实施十年以来,在考古和研究工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1、嬴秦西迁
关于秦人的起源,过去存在“东来说”和“西来说”的争论。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前者逐渐被大家接受。在商朝统治时期,秦人原本是东方的民族,后来才西迁至甘肃境内。在商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周文化和西戎文化,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早期秦文化。
李崖遗址位于甘肃清水县城北侧,樊河与牛头河的交汇之处,背山面河,地势平坦。2010年至2011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过两次发掘,钻探出来60余座墓葬,发掘了其中的23座,大多属于西周时期。
这里的墓葬均未被盗,随葬物品主要是陶器,多以鬲、簋、盆、罐为组合形式,仅在M22中发现一件铜戈。随葬陶器最多达到26件,一般为5至10件,最少的仅有1件,还有两座墓没有任何随葬品。
在文献中记载,秦人的远祖是东夷的一支,曾经与商王朝的关系密切,所以受商文化的影响颇深。李崖遗址的墓葬中,随葬有方唇分档陶鬲和带三角纹的陶簋,使用了直肢葬和腰坑殉狗的葬俗,表现出浓厚的商文化遗风。由此证明:秦人确实是东来的!
相传,秦人祖先非子,因为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被封于“秦邑”,成为秦国的始封君,号称“秦嬴”。目前,李崖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秦人遗存,有学者认为它就是非子被封的“秦邑”。
2、西陲创业
在被封到秦邑之前,秦人先祖居住在一个叫“犬丘”的地方,可惜后来被戎人占据,直到秦庄公时才收复,他也被封为“西垂大夫”。犬丘的具体位置,一般认为在秦汉时期的西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礼县。
上个世纪90年代,礼县大堡子山上的秦公墓地被盗,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很多青铜器上铸有“秦公”字样的铭文。随后,考古工作者对大堡子山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两座秦公大墓在内的一大批秦早期遗迹,说明西周至春秋早期秦人的活动中心就在礼县。
2006年,考古工作者又对大堡子山进行调查,先后发掘了一处大型建筑基址、两处七座中小型墓葬和一处祭祀遗迹。在祭祀遗迹内,发现一座保存较好的乐器坑,出土一批铜镈、铜虎、石磬、铜甬钟等珍贵文物。结合文献的记载,有许多学者认为:这里就是秦国最早的都邑——犬丘。
这个单元展出的文物,基本来自大堡子山遗址、圆顶山遗址和鸾亭山遗址,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如今,它们都成为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的藏品,我在前两篇图文中已经详细介绍,所以这里就不再啰嗦了!不过,从首都北京到甘肃礼县,能与这些文物久别重逢,好像看见故人。
在展厅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寺洼文化的陶器,大多出土于甘肃西和县栏桥遗址的墓葬中。1982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对这处遗址进行发掘,共清理了9座墓葬,出土陶器、铜器、石器200多件。
这些陶器以双马鞍口罐、豆、单耳罐、双耳瓶口罐、高领罐等器型为主,大部分为褐色,表面少有纹饰。寺洼文化的年代大约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时期,基本与当地早期秦文化的分布范围重合。目前,有学者认为寺洼文化的主人,应该就是与秦发生纠葛的戎人。
3、崛起关陇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被封为诸侯,秦正式立国;秦襄公之子秦文公,以田猎为名进入关中,在“汧渭之会”建造城邑;秦文公之孙秦宪公,又把都城迁至平阳,关中逐渐落入秦的版图。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文物工作队,在甘肃天水地区甘谷县毛家坪发掘到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揭开从考古学文化探讨秦人和秦文化来源的序幕。毛家坪遗址共发现30多座墓葬,包括以绳纹灰陶为特征的秦文化遗存和以夹砂红褐陶为特征的戎人遗存。
2012年开始,毛家坪又迎来新的考古阶段,发现了高等级贵族墓和车马坑,出土以“子车氏戈”为代表的珍贵文物。结合《水经注》等文献的记载,可以确定毛家坪遗址就是2700多年以前,秦武公设立的古冀县县治所在地。
在关中大地上,考古工作者也不断发现秦文化的相关遗迹,从秦雍城遗址到咸阳战国秦公陵园,从秦东陵到长安区神禾塬战国秦陵。这一处又一处的秦文化遗址,见证了秦人虎视东方,最终建立帝业的壮举。
4、西戎绝唱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面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因此,“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面少数民族的统称。
2011年4月,在陕西省黄陵县发现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发掘90座墓葬、2座马坑和1座殉埋青铜短矛的方坑,随葬品有陶、铜、骨、铁、玉、贝、料珠和石器等,数量逾千件。目前,这里是发现最深入“中原腹地”的戎人遗存,可见戎人和秦人一样在不断地向外扩张。
2006年至今,在甘肃省张家川县的马家塬上,先后发掘20余座战国时期的戎人墓葬。这里的随葬品极其奢华,墓主佩戴着金、银项圈、耳坠和头饰,墓内的车辆也装饰着各种动物纹的金银饰件,可见戎人拥有的雄厚财力。
秦人与戎人的居住地犬牙交错,秦人主要居住在西汉水上游两岸开阔的川塬和平缓的台地上,戎人则多居住在西汉水下游或者支流的山谷地带。秦人和戎人一直进行着残酷的斗争,但是秦文化与戎文化又相互影响。由此可见,秦人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戎人战斗与交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