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贤能的父兄很重要》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解读:
中:中庸。不中:过或不及。
中庸的意思是恰到好处,不过分,也不存在不及,刚刚达到最好的极致。不让人感觉不够,也不让人觉得谄媚。
孟子说,
具有中庸才能的人,他们能涵养那些不中的人,
具有才华的人,他们能涵养那些没有才华的人,
所以,人人乐得有好的父兄,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学到贤德,这些人还会帮助他们成长成贤德的人。
假如具有中庸之德的人,放弃那些不贤能的人,
假如那些有才华的人,放弃那些没有才华的人,
那么贤能与不贤能的区别,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到不能以分寸来衡量了。
意思就是,这不能涵养不贤能的人,没德行的人,这些人就不能算是中庸,算是贤德的人。
这中庸之人,他是有方法,有策略,让这些没有贤德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有变化的,
让这些人变得更好。
人人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兄弟,有这样的本事,这样自己进步也就快了。
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良师益友,全靠自己摸索,或许就进步慢,或者走偏了。
所以,有贤德的父母兄弟非常重要。
【人一辈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解读:
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不为,就是有些事情您别去做,比如,一天到晚看视频,直播,到处玩,或者做很多事情,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去做。
这样您的精力就被浪费了,而且您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高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除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其他一概不做。
比如,如果您想成为一个营销大师,您就天天研究营销,做营销,实践营销,在营销上不断地发力。
而且其他的事情,您就别管了。
不要什么都想做,不要什么都想学,不要什么都想实践,因为您精力不够,意志力不够。
一个人首先要知道放弃很多,然后他才能得到他想要的唯一。
您的主要时间一定是定在您的主要目标上,主要的人生理想上。
多了您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只选一样,您才能深耕,才能真正的与众不同,才能真正的成为大师。
选择多了,做得多了,您就无所作为。
人一辈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服务好一类客户,就行了,把其他的都留给别人去发挥吧,不要什么都想要。
【不说人坏话,也不在乎别人说自己》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解读:
孟子说,说人的坏话,怎么对付带来的后患呢?
人性的弱点,喜欢说别人的坏话,看热闹不闲事大,添油加醋,不断地说人坏话,有些人两边煽风点火,这在网络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人。
当您说人坏话的时候,则,您就在伤害别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您的话传播到别人的耳朵里,
别人就会嫉恨您,有机会就会报复您,或者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报复您。
当您得罪的人多了,则,找您麻烦的就很多了,这就叫着后患无穷。
没事给自己招惹祸患干什么呢?
有些人说,我不说人坏话,但是别人说我坏话如何办?
这就看个人修养了。
实际上,这对我们并没有什么损失,
我们应该做自己的正事,沉默不语,不参与,知道这人喜欢说自己坏话了。
则,不要跟他打交道就行了。忽略他即可。
很多事情,本来都没什么事情,主要是硬要赶着上,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灾难。
从语言上,我们不应该说别人坏话,别人说我们,我们也当做不存在。
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要招惹任何喜欢说人坏话的人。
【孔子不做过头的事情》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解读:
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头的事情。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举例,
有些人跑步,半月板跑坏了,还在跑,这就叫着过头,如果是孔子,他会在刚好合适的地方停下来。
比如,有些人玩游戏熬夜,孔子肯定不做这个事情,他会在该睡觉的时候马上睡觉。
比如,与人交往,别人过分欺负您,您接受了,这就叫着过分,孔子不会让别人过分对待自己,如果有人过分了,他就走了。当然也不会过分对待人。
圣人只做本分的事情,本分之外的事情,绝对不做,是一点点都不做,这叫着中庸。
圣人是把日常行用做到极致,
把应该做的事情,恰好做到极致。
不谄媚,也不会不及。总是让人感觉刚刚舒服得体。
普通人呢?愚昧之徒呢?
要么不足,要么过头,弄得自己受伤,别人也尴尬,或者对方也是个病态,接受了这些人的尴尬,最后大家一起倒霉。
圣人不追求奇奇怪怪的东西,就追求日常行用,把应该做的简单的事情做好。
结果就有了大智慧。
普通人,应该做的做不好,总想出奇制胜,总想一把就把自己搞火,搞大,搞出名,结果往往做出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最终只会给自己添乱。
世间的道理不多,真正具有常识的,就那么几条,
每天按步就班地去做,日日不断,滴水穿石地去做,每天进步,您想要的事情,水到渠成就做好了。
完全用不着拔苗助长,所以,做任何事,都是勿忘勿助。
按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大的成就,就是每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过份,也无不及,
一天一点点地去做,做到位,自然有成就。
可惜,大部分人要么急躁,要么懒散,偶尔有几天在道上,又马上丢失了,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成就的原因。
【只做正确的事情,如果别人正确,则舍己从人,不固执】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解读:
孟子说,
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非要守信,行为不一定非要有一个结果,只管与义同在,依照义而行。
有的人,认为人必须讲信用,说了什么,就一定要做到,
做一个事情,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认为这是君子的行为,
实则不然,
如果您说了什么,答应了什么,发现这样做下去,是错误的,有害的,
则必须要改正,或者终止。
比如,您听信小人,愚蠢的人的建议,做了错误的决定,
当您知道这样下去是错误的,后果不堪设想,还要跟着做,还要一直做下去,
这就叫着固执,叫着是非不分,叫着冥顽不灵了。
这种行为,叫着死守信用,不懂道义。
真正有德行人,一旦知道自己错误,立刻要改正,
如果知道对方是正确的,则,马上舍己从人,
而不是固执自己所谓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