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某某,凭借关于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这则消息出现后,引发热议。具体是怎么回事呢,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项目是“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看起来很厉害,然而仔细看看课题的内容,就会怀疑一个小学生怎么可能做得了这样的研究,并不是看不起小学生,但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做这样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长时间的付出,小学生只接受启蒙级别的自然科学教育,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基因有很深刻的认识的。虽然这世界上有天才儿童存在,但那毕竟属于少数,而且即便如此,他们也是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学习,才能具备做类似这样的研究的能力。这样的研究具备极高的水准,即便是在相关专业学习并且有着专业知识的硕士生博士生们,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才做得了这样的项目。
陈同学记录到自己参观某研究所并查阅资料,但即使这样他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大学的生物学、医学专业知识,更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研究。这就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凭借这一研究课题获奖是否具有正当性,很可能孩子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奖,就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参赛,就算是父母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参赛,这是否破坏了比赛的公平性也值得商榷。这样“望子成龙”的父母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破坏了竞赛甚至教育的公平性,也使孩子遭受非议,如今又被爆料,不知如何评价是好。孩子的父亲近日做出回应,对此深表歉意,希望他真能好好反思一下。要我说,要是中国真有小学生能做得了这样的研究,恐怕中国现在早就在科技上全面领先位居世界第一了。
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这样类似的一些竞赛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在中学获得类似比赛的奖项,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具备很大的优势,这样自主招生的公平性能否保证就不得而知了。在我看了这一事件已经具有一定的严重性了,在网络上是引起了极大反响。发生这样的事,人们开始担心这样的事可能并非偶然,很可能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隐情,这类事件也许并非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