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之我见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易引起一些心理和行为一样的问题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支撑着我们走过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青少年时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有的动不动就自残,以死相逼,造成这些原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而我仅从家庭教育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一个人最先成长的教育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奠基石,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样板,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家庭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其以后来到学校,出到社会,都能很容易与人交往,反之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会与人格格不入,出现与人交往的障碍。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叫小铭,是一个比较少话的男孩,他很内向,在班上与同学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平时的学习成绩也很差,他的作业每次交上来都是班上最迟的,且字体书写特别潦草。后来,我联系他的妈妈才知道:小铭从一出生就由奶奶带到小学一年级,6岁以前的时光父母基本对他置之不理,因此对小铭而言,父母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奶奶才是那个与他相依为命的人。6岁之后,父母从从他奶奶身边接他回来一起住,而这个时候的小铭再也不曾叫过一声妈妈,他对妈妈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因此当孩子成长的幼小阶段里,父母的陪伴是无人能代替的,错过了也就永远也无法弥补。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庭教育对子女抚养的方式,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就拿我自己的儿子来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好动,活泼开朗的小男孩,他喜欢探索新事物。去年的他,刚好读四年级。忽然有一天,他回到家跟我说:“妈妈,我要自己做一个奖杯。”我一听,特好奇,但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于是,他就在我的房间阳台上用泥土捏了一个奖杯,他自己捏完之后,觉得奖杯的造型不满意,他又找来了铁丝把杯子稳住,做成他喜欢的模型,在他的几次三番的设计、修改、整理后,一只栩栩如生的奖杯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大大赞赏了他,他无比兴奋,我还把他做的奖杯拍了照,写进了我的日记本里,来记录自己孩子的高光时刻,儿子通过这次的大胆尝试,对自己有了很大的信心与勇气,其实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大人无法预想的,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时,我们作为大人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行动,让孩子在自我摸索中成长,这样的亲子关系也能更加融洽。
三、父母良好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个好的家庭关系,首先是夫妻关系好。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肯定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妈爱孩子,孩子爱爸妈,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爸爸是经常打妈妈的家庭,那来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痛苦的深渊。
比如我认识的小北,他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他的父母一天到晚都吵架、打架。小北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从一开始的惧怕到后来的不与人交流,再到最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理,最终却得了抑郁症,要靠药物来治疗,这时候他的父母才醒悟,悔不当初,但是已经对小北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四、家庭教育的语言艺术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俗话说:“暖言顶寒冬”,意思就是说,好的语言能让人倍感温暖,它也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有一个叫小荣的男生,正当我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声情并茂地分析课文内容时,他却吹起了口哨。并且已经吹了好多次。旁边的同学用眼睛盯着他,他却不以为然,我也用眼神提醒了一下他。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看到我没有更大的反应,他竟然更加肆无忌惮地大声吹口哨,还不停朝我奸笑。同学们可怜巴巴看着我。我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我微笑地走到小荣的身边,对他说:“小荣啊,我谢谢你,今天是我的生日,你的这个口哨是我收过最好的生日礼物。”我一说完,带头鼓起了掌。小荣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后来在周记的评改中,小荣用文字的方式向我道歉,他说,从小到大,家人一直都是用粗言秽语骂他,他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差孩子,老师眼中的差学生,那节课,他就是故意吹口哨,让我难堪的。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让他终身难忘。他还在周记中说,如果他的妈妈也能像我这样对他温柔以待,他也不会以恶攻击他人。由此可见,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但是我们又有多少父母是真正重视对自己孩子语言的正确引导。
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最后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家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代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