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小生活在丘陵地带的我来说,喜欢水的明静,更喜欢山的丰富。
最初,山给我的印象是——神秘与敬畏。因为每当天黑了,贪玩的孩子们还不回家,总听到小村子里妈妈的喊声:“大蜀山的狼下山来了,赶紧回家啦……”一听这些话,吓得毛骨悚然!赶紧撒腿往家跑。记得,读初中时,我的同桌告诉我,她家住在山洼里,山里有野猪。冬天的早晨五六点钟,天依然黑乎乎灰蒙蒙的,她妈妈总是手拿着一根粗木棍护送她上学。据说,她们村有个大男孩,有次早晨上学时被野猪袭击,咬成重伤。
刚步入中年,我对山的印象完全改变了。
2011年农历正月初八,我去六安毛坦厂陪读。那里四周环山。我在山窝窝里生活了115天,玩赏了初春至初夏的山,对山有了更丰盈的感知。
初春,山空木瘦,涧涸泉干,仍留有残冬的景象。但随着气温慢慢升高,满山粉红的樱桃花,金黄的迎春花,各色鲜艳夺目的杜鹃花,相继盛开。阳光下洒下她们姗姗的影子,好似一个个古代的美人拖着飘逸的裙裾。
每天傍晚,陪读的姐妹们,早早伺候孩子们吃了晚餐,从农舍家里借来锄头,上山刨来杜鹃花移栽到花盆里。山里的杜鹃花比城里盆栽的精神多了,枝条细长轻柔,特别招人喜爱。也有的折断樱桃和迎春花枝,回家插在花瓶里装扮房间,房间里春意盎然,使人神清气爽,心花怒放!
几场春雨过后,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的鹅卵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溪边的野花散发一阵阵清香,让人忍不住地采。
初夏时节,随着气温越来越高,人的内火也越来越大。听说山里的蕨菜、婆婆丁和马兰头等野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一天,我们一行五六个姐妹爬上了山,细细找寻山间的宝贝。走累了就坐下来,欣赏山中的美景。此时的野樱桃已经果实累累了。说不出名字的野花姹紫嫣红。野丁香、蒌蒿、蕨菜、柴胡等野菜和一些中草药也很多。我们像一只只小鹿,在山里的青藤和乱石中奔走。太阳越升越高,我们有点气喘吁吁,感觉越来越热,口干舌燥。突然,我们眼前没有路了,大家一阵慌乱。怎么办?赶紧找到下山的路呀!正当大家焦急万分,七嘴八舌时,我发现了半山腰有户人家,像发现新大陆,朝小屋走去。屋旁小狗汪汪,木桶歇下畦徑,一个中年男子在挑水浇菜;一位妇女夹着锄头沿畦走,菜园里,眼看一个一个的茄子穿上紫裙,青椒披上轻纱。当然不到跟前是看不见。
这次迷路后,我们不敢在山上乱跑了。
仲夏的一个傍晚时分,我们合肥的几个朋友,驱车沿着山路上山。我们的头一个个伸到车窗外,远远的只见山脚下,一片白茫茫的水田里,一滩滩白水!那本是田野,但这时候却分不清垅埂。青蛙“呱呱——呱呱”地叫着,一声高似一声。风清凉清凉地抚着我们的面颊。一个姐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激动得一路上“哇塞、哇塞”喊个不停。到了半山腰,只听见各种鸟儿在那儿争喧。
渐渐地,月亮升起来了。
没等到山顶,我们就下了车。山里的空气格外清凉新鲜。我们无不惊叹山里的空气好!山中的夜多静啊!我隐约看到对面崖上的树枝向天擎着,一切的树木都在月下寂静地立着,虫儿在窃窃私语。脚下,松树的影子筛在地下,苍翠的山色本是空明的,人行空翠之中,整个身心受到浸染,滋润,微微感觉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山中月色也显得有些幽冷。
回来的路上,月光照满山谷,像一抹淡淡的蓝色的轻烟罩在树梢上。稍远的山峰一层层轻淡下去,渐渐化在白雾似的游气里。当我们再次路过一片水田时,依然蛙鼓阵阵。我情不自己想起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时,心里异常感动,恨不得对夏夜山中的美景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