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the farther forward you can likely to see.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时候听到这句的歌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丝悲伤,再翻上几页史书,总会想起曾几何时,高耸的围墙内外,雕栏楼阁之上,月影明暗之下,在人类,或者这个世界走过的遥远过去,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爱因斯坦假设人类赶超光的速度后,可以穿越时空,我不知道自然力是否会如此慷慨,留出一个创世的漏洞让人类终有机会看到生命的来龙去脉,可时至如今人类对于历史的探索从未停顿。
偶然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课程app推广,一个讲师在讲述关于被我们认为的祖先——北京猿人——很可能当初是被一个山洞里的食人魔人种灭绝,而我们又一次被争议起,究竟是谁的后代?
暴力和血腥的历史,真实和理想的审判,讲解员侃侃而谈,我也瞬间被故事所吸引,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听完了全部课程,也有了些许感叹。
正如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被发现,定性,推翻,再定性,探讨、争论,历史原有的真实在不断迫近,这可能是对于未知的探索,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以前认为考古,研究历史都是文科生的事情,诗文演绎、二十四史,再去把地下的埋葬挖出来仔细端详一番,便开始教导后人以史为鉴。当年龄增长,对于事物有了更多的了解时,才知道显然不是。
课程仅仅50讲,借助文物为听者展现的几乎是一个囊括化学、生物、物理、地理、气候、逻辑、社会分门别类——不过反过头来一想——那些曾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时空星辰,不正是全部的世界吗?
一件事从多方考虑,然后从各个方面求证迫近原本的真实,也就是老先生们常常讲的——做学问,要严谨。
而严谨之下,对于问题,想必就应该多问上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呢?课程其中一个章节讲到王朝更替,科学自然是不相信所谓的气数已尽,但是其中的王朝兴亡似乎与气候伴随着某种联系,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能算作一种劫数难逃。
历史学家做过仔细的研究统计,在几乎每个王朝灭亡时,都伴随着极寒而至,那个冬天,那些个冬天,都异常寒冷。气候的极具下降伴随着没有食物,而面对统治阶级没有尽头的赋税徭役,民众在求生的边缘也只好奋起反抗,再加上习惯了温暖的士兵遇到北方生长的蛮族,那年的冬天,雪,被血染红一片。
讲述者由此提出整个课程的主题——任何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都有其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就是对事情的发展有根本作用,且在人力发展影响范围之外的,想必这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就是所谓的气数在支配着渺小的人类。
可见我们会想问为何王朝覆灭,却不知为何王朝总是覆灭,而我们所知晓的不过仅仅几千年的过去,夏商周直至如今,不过万年的历史,可苍穹寰宇之下,计量的动辄以“亿”相算,我们想要探寻的浩如烟海而不止,而又不得不惊人类恐渺小如尘埃。
夏朝之前那万万年的岁月又曾如何,不可知也。今天过后明天将会如何,不可知也。
不仅想起丘吉尔曾说过的:“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讲师在其中的一个章节讲到,其实在人类发展的几十万年漫长时间中男女地位其实是平等存在的,而渐渐男性高于女性而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仅仅是在万年中出现而称之为“并不正常的现象”。即而又得到一个道理,我们以史为鉴,想必应把眼光放的更加广阔些,毕竟人类、或者说生命曾经走过的道路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漫长,更加艰苦,他们所拥有的世界,也更为广阔。
所以那句——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想必更是想要你在更深刻的习得“来自于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后,真正拥有自己思辨,自己的逻辑,让自己真正地属于自己,这想必也是历史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课程之后不禁想让人去有种想要触及那遥远过去的想法,东长安街16号国家博物馆,12月23日周日。要不要一起去看一看?看一看那些生命的所孕育出的惊心动魄,在先祖的面前低吟,我们这尘埃般的生命,如何弹奏起一曲绚烂的生命之歌?
——京师旅行团,邀你,共往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