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真研,办真事,获真心
共青团都匀市委 杨凤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然而,当前一些“假调研”现象却不容忽视,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浪费公共资源,加重基层负担。
有的干部调研时“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全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如同“蜻蜓点水”。所到之处,都是预先安排好的“样板”,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声音,看不到基层的实际问题。还有的干部热衷于“前呼后拥”式调研,声势浩大却不务实,把调研当成了刷存在感、展示政绩的机会,让调研变了味。更有甚者,对发现的问题应付了事,调研结束后没有后续动作,群众的期盼落空,问题依旧存在 。
这些假调研、浅调研,究其根源,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政绩观错位和责任心缺失。他们没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没有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只追求表面的形式和热闹,而忽视了调研的本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一些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使得部分干部为了迎合上级、追求考核成绩而搞形式主义调研。
假调研的危害不言而喻。一方面,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研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如果只是做表面文章,这些投入就付诸东流,无法产生任何实际效益。另一方面,假调研让群众对政府的工作失去信任,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群众满怀期待地希望通过调研解决问题,结果却一次次失望,这必然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此外,假调研还会掩盖问题的本质,导致决策失误,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真正的调研,应该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调研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调研目的和重点,带着问题去调研;调研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掌握真实情况;调研结束后,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甘当小学生”的谦逊态度,发扬“解剖麻雀”的求实精神,少一些“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虚浮,多一些“蹲点摸实情、入户听真话、现场解难题”的实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调研工作做实做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