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事物的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并始终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引自《道家做人 儒家做事 佛家修心》,感悟: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利用积极的一面,使自己看事、看人、做事的能力更进一层,为以后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祸福是很容易互相转化的,平凡的人生中,是福是祸皆以平常心对待,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摘自《道家做人 儒家做事 佛家修心》,感悟:有天大的好事要警醒,遇大挫折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不过度高兴,不过度伤悲,尽力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超脱物语、情欲,超脱自我,领悟大智慧,方能逍遥又自在。
“在庄子的眼中,美感无处不在地存在于生活当中,而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尽情展现自我。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表现它,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庄子提倡一种艺术化的生活。只要一个人能够全力演绎,他的生命就必然会是丰富多彩又快乐的”摘自《道家做人 儒家做事 佛家修心》,感悟:在悲苦、短暂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方美好天地,把生活中精彩的、美好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构成自己的生活天地,这需要慧眼去辨识,只有美并善于建构,生活时刻充满盎然生机的日子也不是没有可能达到。
孔子向老聃请教,“孔子说:尽管先生的德行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却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大概也都是采取这样的做法吧。老聃说:不是这样的。水激涌而出,不借助于人力方才自然。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对于德行,会在无形当中影响万事万物,就像天自然高、地自然厚、太阳与月亮自然光明一样自然,根本不用修养的啊!”摘自《道家做人 儒家做事 佛家修心》,感悟:道法自然,道效法于自然,又无形中影响自然,说是影响也未必,道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自然浑然一体,又未曾增减分毫。
正如水一样,或为液态,或为固态,或为气态,无论河流如何随季节上涨或干涸,水始终都以另一种姿态存在着,无增无减,我们看到的变化,只不过是永恒中的一次循环,从地球至今,又何止循环了亿次,无法从中考量,地球水目前来看没有变化。即使有变化,放到宇宙中,又是一个大点儿的循环,宇宙之外呢,又或许只是沧海一粟,正如道之所说,能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只是其中一角而已,一花一世界,从小处悟道这才是研究的目的,因为道其大无极,同时呢其小也无极,一开始我们知道天地中万物,又从一片泥土中了解到它仍是一方天地,里面生活着无数的虫类,而每一只小虫体内同样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微生物体内是否还有另一个生物群落,然后每一个比微生物更小的生物里面,是不是还别有洞天,住着我们到现在仍不可知的生物,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大胆推测,应该还是会有的。道者,其大也无极,其小也无极,无论如何,它就在那里,让人类进一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然后用来造福人类吧。
或许人类的贪得无厌,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属于道,人类的智慧取自自然,同时躯体回归大地,智慧又以书籍的形式留下来诠释自然,这也是回归于自然。自然选择了人类,就有可能选择其他生物来统治管理自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循环,谁顺应自然,谁就是天之骄子,来代替自然来运作循环,上天又能饶过谁,人类、走畜,飞禽,游鱼,微生物,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统治者,人类不可以骄傲自大,万物众生平等,皆有生死,难逃轮回,海可枯,石可烂,万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难逃消亡的一天。可话又说回来,消亡不是终点,只是下一个轮回的起点,又何必太在意呢。
最后,衷心相邀各位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生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