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了 audio 和 video,HTML5 还有哪些媒体标签?
HTML5 对于多媒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除了 audio 和 video 标签外,还支持以下标签:
<embed> 标签定义嵌入的内容,比如插件。
<embed type=” video/quicktime ” src= ” Fishing.mov ” >
<source> 对于定义多个数据源很有用。
<video width=” 450 ″ height= ” 340 ″ controls>
<source src=” jamshed.mp4 ″ type= ” video/mp4 ″ >
<source src=” jamshed.ogg ” type= ” video/ogg ” >
</video>
<track> 标签为诸如 video 元素之类的媒介规定外部文本轨道。 用于规定字幕文件或其他包含文本的文件,当媒介播放时,这些文件是可见的。
<video width=” 450 ″ height= ” 340 ″ controls>
<source src=” jamshed.mp4 ″ type= ” video/mp4 ″ >
<source src=” jamshed.ogg ” type= ” video/ogg ” >
<track kind=” subtitles ” label= ” English ” src= ” jamshed_en.vtt ” srclang= ” en ” default></track>
<track kind=” subtitles ” label= ” Arabic ” src= ” jamshed_ar.vtt ” srclang= ” ar ” ></track>
</video>
据源很有用。标签为诸如 video 元素之类的媒介规定外部文本轨道。 用于规定字幕文件或其他包含文本的文件,当媒介播放时,这些文件是可见的
2.解释一下CSS的盒子模型?
回答一:
a、标准的css盒子模型:宽度=内容的宽度+边框的宽度+加上内边框的宽度
b、网页设计中常听的属性名:内容(content)、填充(padding)、边框(border)、边界(margin), CSS盒子模式都具备这些属性。
c、这些属性我们可以把它转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盒子(箱子)上来理解,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盒子也就是能装东西的一种箱子,也具有这些属性,所以叫它盒子模式。CSS盒子模型就是在网页设计中经常用到的CSS技术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型。
回答二:
标准的盒模型:width = content
IE盒模型:width = content+padding-Left+padding-right+border-left + border-right
3.请你说说CSS有什么特殊性?(优先级、计算特殊值)
优先级
(1)、同类型,同级别的样式后者先于前者
(2))、ID > 类样式 > 标签 > *
(3)、内联>ID选择器>伪类>属性选择器>类选择器>标签选择器>通用选择器(*)>继承的样式
(4)、具体 > 泛化的,特殊性即css优先级
(5)、近的 > 远的 (内嵌样式 > 内部样式表 > 外联样式表)
内嵌样式:内嵌在元素中,<span style="color:red">span</span>
内部样式表:在页面中的样式,写在<style></style>中的样式
外联样式表:单独存在一个css文件中,通过link引入或import导入的样式
(6)、!important 权重最高,比 inline style 还要高
计算特殊性值
important > 内嵌 > ID > 类 > 标签 | 伪类 | 属性选择 > 伪对象 > 继承 > 通配符
权重、特殊性计算法:
CSS样式选择器分为4个等级,a、b、c、d
(1)、如果样式是行内样式(通过Style=“”定义),那么a=1,1,0,0,0
(2)、b为ID选择器的总数 0,1,0,0
(3)、c为属性选择器,伪类选择器和class类选择器的数量。0,0,1,0
(4)、d为标签、伪元素选择器的数量 0,0,0,1
(5)、!important 权重最高,比 inline style 还要高
比如结果为:1093比1100,按位比较,从左到右,只要一位高于则立即胜出,否则继续比较。
4.要动态改变层中内容可以使用的方法?
innerHTML,innerText
5.常见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1)浏览器兼容问题一:不同浏览器的标签默认的外补丁和内补丁不同
问题症状:随便写几个标签,不加样式控制的情况下,各自的margin 和padding差异较大。
碰到频率:100%
解决方案:CSS里 *{margin:0;padding:0;}
备注:这个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易解决的一个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几乎所有的CSS文件开头都会用通配符*来设置各个标签的内外补丁是0。
(2)浏览器兼容问题二:块属性标签float后,又有横行的margin情况下,在IE6显示margin比设置的大
问题症状:常见症状是IE6中后面的一块被顶到下一行
碰到频率:90%(稍微复杂点的页面都会碰到,float布局最常见的浏览器兼容问题)
解决方案:在float的标签样式控制中加入 display:inline;将其转化为行内属性
备注:我们最常用的就是div+CSS布局了,而div就是一个典型的块属性标签,横向布局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用div float实现的,横向的间距设置如果用margin实现,这就是一个必然会碰到的兼容性问题。
(3)浏览器兼容问题三:设置较小高度标签(一般小于10px),在IE6,IE7,遨游中高度超出自己设置高度
问题症状:IE6、7和遨游里这个标签的高度不受控制,超出自己设置的高度
碰到频率:60%
解决方案:给超出高度的标签设置overflow:hidden;或者设置行高line-height 小于你设置的高度。
备注: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我们设置小圆角背景的标签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IE8之前的浏览器都会给标签一个最小默认的行高的高度。即使你的标签是空的,这个标签的高度还是会达到默认的行高。
(4)浏览器兼容问题四:行内属性标签,设置display:block后采用float布局,又有横行的margin的情况,IE6间距bug
问题症状:IE6里的间距比超过设置的间距
碰到几率:20%
解决方案 : 在display:block;后面加入display:inline;display:table;
备注:行内属性标签,为了设置宽高,我们需要设置display:block;(除了input标签比较特殊)。在用float布局并有横向的margin后,在IE6下,他就具有了块属性float后的横向margin的bug。不过因为它本身就是行内属性标签,所以我们再加上display:inline的话,它的高宽就不可设了。这时候我们还需要在display:inline后面加入display:talbe。
(5) 浏览器兼容问题五:图片默认有间距
问题症状:几个img标签放在一起的时候,有些浏览器会有默认的间距,加了问题一中提到的通配符也不起作用。
碰到几率:20%
解决方案:使用float属性为img布局
备注 : 因为img标签是行内属性标签,所以只要不超出容器宽度,img标签都会排在一行里,但是部分浏览器的img标签之间会有个间距。去掉这个间距使用float是正道。(我的一个学生使用负margin,虽然能解决,但负margin本身就是容易引起浏览器兼容问题的用法,所以我禁止他们使用)
(6) 浏览器兼容问题六:标签最低高度设置min-height不兼容
问题症状:因为min-height本身就是一个不兼容的CSS属性,所以设置min-height时不能很好的被各个浏览器兼容
碰到几率:5%
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要设置一个标签的最小高度200px,需要进行的设置为:{min-height:200px; height:auto !important; height:200px; overflow:visible;}
备注:在B/S系统前端开时,有很多情况下我们又这种需求。当内容小于一个值(如300px)时。容器的高度为300px;当内容高度大于这个值时,容器高度被撑高,而不是出现滚动条。这时候我们就会面临这个兼容性问题。
(7)浏览器兼容问题七:透明度的兼容CSS设置
一般在ie中用的是filter:alpha(opacity=0);这个属性来设置div或者是块级元素的透明度,而在firefox中,一般就是直接使用opacity:0,对于兼容的,一般的做法就是在书写css样式的将2个都写上就行,就能实现兼容
6.列出display的值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display: none | inline | block | list-item | inline-block | table | inline-table | table-caption | table-cell | table-row | table-row-group | table-column | table-column-group | table-footer-group | table-header-group | run-in | box | inline-box | flexbox | inline-flexbox | flex | inline-flex
默认值:inline
none: 隐藏对象。与visibility属性的hidden值不同,其不为被隐藏的对象保留其物理空间
inline: 指定对象为内联元素。
block: 指定对象为块元素。
list-item: 指定对象为列表项目。
inline-block: 指定对象为内联块元素。(CSS2)
table: 指定对象作为块元素级的表格。类同于html标签<table>(CSS2)
inline-table: 指定对象作为内联元素级的表格。类同于html标签<table>(CSS2)
table-caption: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标题。类同于html标签<caption>(CSS2)
table-cell: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单元格。类同于html标签<td>(CSS2)
table-row: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行。类同于html标签<tr>(CSS2)
table-row-group: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行组。类同于html标签<tbody>(CSS2)
table-column: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列。类同于html标签<col>(CSS2)
table-column-group: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列组显示。类同于html标签<colgroup>(CSS2)
table-header-group: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标题组。类同于html标签<thead>(CSS2)
table-footer-group: 指定对象作为表格脚注组。类同于html标签<tfoot>(CSS2)
run-in: 根据上下文决定对象是内联对象还是块级对象。(CSS3)
box: 将对象作为弹性伸缩盒显示。(伸缩盒最老版本)(CSS3)
inline-box: 将对象作为内联块级弹性伸缩盒显示。(伸缩盒最老版本)(CSS3)
flexbox: 将对象作为弹性伸缩盒显示。(伸缩盒过渡版本)(CSS3)
inline-flexbox: 将对象作为内联块级弹性伸缩盒显示。(伸缩盒过渡版本)(CSS3)
flex: 将对象作为弹性伸缩盒显示。(伸缩盒最新版本)(CSS3)
inline-flex: 将对象作为内联块级弹性伸缩盒显示。(伸缩盒最新版本)(CSS3)
7.如何居中div, 如何居中一个浮动元素?
(1)、非浮动元素居中:可以设置 margin:0 auto 令其居中, 定位 ,父级元素text-align:center等等
(2)、浮动元素居中:
方法一:设置当前div的宽度,然后设置margin-left:50%; position:relative; left:-250px;其中的left是宽度的一半。
方法二:父元素和子元素同时左浮动,然后父元素相对左移动50%,再然后子元素相对左移动-50%。
方法三:position定位等等。
8.CSS中 link 和@import 的区别是?
(1)、link属于HTML标签,而@import是CSS提供的;
(2)、页面被加载的时,link会同时被加载,而@import引用的CSS会等到页面被加载完再加载;
(3)、import只在IE5以上才能识别,而link是HTML标签,无兼容问题;
(4)、link方式的样式的权重 高于@import的权重.
9.请列举几种清除浮动的方法(至少两种)?
(1)、父级div定义 height
原理:父级div手动定义height,就解决了父级div无法自动获取到高度的问题。
优点:简单、代码少、容易掌握
缺点:只适合高度固定的布局,要给出精确的高度,如果高度和父级div不一样时,会产生问题
建议:不推荐使用,只建议高度固定的布局时使用
(2)、结尾处加空div标签 clear:both
原理:添加一个空div,利用css提高的clear:both清除浮动,让父级div能自动获取到高度
优点:简单、代码少、浏览器支持好、不容易出现怪问题
缺点:不少初学者不理解原理;如果页面浮动布局多,就要增加很多空div,让人感觉很不好
建议:不推荐使用,但此方法是以前主要使用的一种清除浮动方法
(3)、父级div定义 伪类:after 和 zoom
原理:IE8以上和非IE浏览器才支持:after,原理和方法2有点类似,zoom(IE转有属性)可解决ie6,ie7浮动问题
优点:浏览器支持好、不容易出现怪问题(目前:大型网站都有使用,如:腾迅,网易,新浪等等)
缺点:代码多、不少初学者不理解原理,要两句代码结合使用才能让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建议:推荐使用,建议定义公共类,以减少CSS代码。
(4)、父级div定义 overflow:hidden
原理:必须定义width或zoom:1,同时不能定义height,使用overflow:hidden时,浏览器会自动检查浮动区域的高度
优点:简单、代码少、浏览器支持好
缺点:不能和position配合使用,因为超出的尺寸的会被隐藏。
建议:只推荐没有使用position或对overflow:hidden理解比较深的朋友使用。
(5)、父级div定义 overflow:auto
原理:必须定义width或zoom:1,同时不能定义height,使用overflow:auto时,浏览器会自动检查浮动区域的高度
优点:简单、代码少、浏览器支持好
缺点:内部宽高超过父级div时,会出现滚动条。
建议:不推荐使用,如果你需要出现滚动条或者确保你的代码不会出现滚动条就使用吧。
10.block,inline和inlinke-block细节对比?
• display:block
a、block元素会独占一行,多个block元素会各自新起一行。默认情况下,block元素宽度自动填满其父元素宽度。
b、block元素可以设置width,height属性。块级元素即使设置了宽度,仍然是独占一行。
c、block元素可以设置margin和padding属性。
• display:inline
a、inline元素不会独占一行,多个相邻的行内元素会排列在同一行里,直到一行排列不下,才会新换一行,其宽度随元素的内容而变化。
b、inline元素设置width,height属性无效。
c、inline元素的margin和padding属性,水平方向的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argin-left, margin-right都产生边距效果;但竖直方向的padding-top, padding-bottom, margin-top, margin-bottom不会产生边距效果。
• display:inline-block
a、简单来说就是将对象呈现为inline对象,但是对象的内容作为block对象呈现。之后的内联对象会被排列在同一行内。比如我们可以给一个link(a元素)inline-block属性值,使其既具有block的宽度高度特性又具有inline的同行特性。
补充说明
a、一般我们会用display:block,display:inline或者display:inline-block来调整元素的布局级别,其实display的参数远远不止这三种,仅仅是比较常用而已。
b、IE(低版本IE)本来是不支持inline-block的,所以在IE中对内联元素使用display:inline-block,理论上IE是不识别的,但使用display:inline-block在IE下会触发layout,从而使内联元素拥有了display:inline-block属性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