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这是一句关于自知之明的哲理,译成白话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上,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是病。知道自己病了,那就是无病。圣人之所以无病,正是因为他把病当病。
上者之所以为上,在于谦逊、求知的态度,病者之所以为病,在于傲慢,自得的神态。先知病,后治病,是为圣。
既有上,则有下。病,介乎上下。病人“知”,但又“不知”。他拥有,但他从不考虑自己为什么拥有,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说是一份礼物,而礼物的多少轻重并不是一个病人所能决定的。若是病人肯细察礼物之源,则痊愈,但大多数人往往是欣然受之,得意洋洋。因为自傲,从不考虑求知。
病入膏肓者,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不知老之将至。
上者知不知,圣者以病病,要入圣,看起来也没那么难。
圣,该说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人生境界。历经千年,“圣”字早已变味。王阳明王先生曾答老父提问:“长大了想做什么?”王答:“想做圣人”。父怒。人们对圣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说如此,这种人生境界却历久弥新,在今天,人们可能会说”强者“。
罢了,抛开这些语言的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