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小村庄,距市区60多里,距镇里8里多,是一个遥远的,偏僻的小村庄。
战疫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全市无一例毒病感染病人,正在巩固战疫成果,早已复工复产,各行各业工作,有序进行。
就在此时这个小村庄动迁了,消息传开成了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
村屯改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早时只是听说有这事,但今天开始实施了,却叫人感到喜出望外,又出人意料。
有的人在数手中的钞票,有的人买了楼房,也有的人租了房。有的人在本市镇,有的人搬到了外地,远走他乡。
因宣传工作需要,我来到了这个小村庄进行采访。
换房搬家,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亲朋好友同事邻居,都要前来祝贺一番,以表祝福之意,祝贺乔迁之喜。
小村庄动迁,这里变成耕地了,这里真的乔迁之喜吗?
看一看我采访的记录吧!
张林盛56岁,一家公司总经理,村里有一座80平米的房子。他对动迁是这样说的:“我离开村庄近30来年了,房子不卖的原因有三个:(一)这房子是我结婚时亲手盖的,留作纪念。(二)是回来走亲访友。(三)是祭祖。在外打工,开公司不论怎样缺钱,我们都没卖房子。这次是政府行为,说句心里话,我还真是舍不得。”
温涛,省城一部门处长。他对动迁如此说:“我是来接父母去省城的,按条件父母早就该进城了,但是父母和我对小村庄感情特别深,我们家几代人都生活在这里,我们多数亲人也生活在这里,每年春节我们都回来过年,给亲朋拜年,孩子放假都在爷奶这里度过的。老少特别幸福,这次动迁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过年不会象以前那样热闹了,和亲属朋友们相聚的机会,也不会那样方便了。”
邵力强,多年在外的打工仔。他对动迁看法是:“这些年我都是在外地打工,但我也常想家。当我挣完钱,带着礼品,开着车回家时。见亲人及乡亲们问寒问暖,伸出拇指夸赞时,自己的一年的辛苦烦恼就全没了,有收获感,有成就感,觉得有面子。这一搬迁,全村人都各奔东西了,还真的是有一种失落感。”
大学生赵倩倩说:“我考上清华大学实现了我的梦想,但这也是家乡小村庄的荣耀。我想毕业后工作回报家乡,可这一动迁,我还到哪里去见这些父老乡亲们呢?”
胡家福,70多岁的老人,他是这样表述的:“我有两儿两女都是大学生,分配城里成家立业了。我们早该进城了,但我离不开这里的土地,离不开这里的亲友,离不开长眠于此的父母祖先。这次没办法了,要响应国家政策,但不论去哪里生活,等我死了的那一天,我还要回到这里,与父母团圆。”
道不完的乡情,说不尽的往事。无法倾述的感慨,难已表达的离舍。
当下的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创业去了,剩下的是种田大户,还有老人孩子。有的在外地生活,村里有很多房子都是空的。
动迁是国家的规划,也是众人盼望的。但真开始动迁了,为何又如此留恋,如此感慨呢?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村庄虽普通,生活虽辛苦。但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门前的小河,四周的杨柳,乡间的小路,屋顶的烟囱,谁能忘?
鸡鸭鹅狗,猪马牛羊,为农家生活又增添了几多乐趣?
这里的人们见面就说话,有事就帮忙。闲时咯家常,侃大山。忙时就干活,争抢干。这样的生活,岂不快活哉?
这里有恩也有怨,有穷也有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平时不以为然,但真正面对将来不在一起生活时,便没有了恩怨之争,贫富之别,只剩下了,不了的乡情。
人是有感情的,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都不会忘记生我们,养我们的那块土地。
我们就象天空中的风筝,家乡就象一只手拉着风筝的线,不论我们飞得有多高,有多远,也断不了对家乡的思念。
落叶归根,这就是故乡情吧!
此次采访,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感动,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我被浓浓的故乡情感化,被深深的人性光辉照耀,顿悟人生。
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环境,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我们所拥有的就是缘,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可能不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