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母亲联系我,妞又不肯来学校了,她说作业没做完,要在家里补。母亲很焦虑,各种劝说无效后,只能向老师求助。
说老实话,一时我也没辙,毕竟丫头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疫情期间荒废之后,丫头就在勤勉和怠惰间随机切换,状态好时,如同打了鸡血般,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激情。可遇到实际困难了,她又能飞快懈怠,瘫软成一摊泥--作为学生,诗和远方太过宏大,当现实的努力撑不起想要的一切,有人会奋力奔跑追逐,有人选择逃避装睡,诚然,丫头选择了后者。
丫头爱画画,有一个艺术梦,第一学期结业时,她曾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礼物,上面是她根据小伙伴的身份照画的一只眼睛,并配上适合的一句话,当时她让每一个人惊艳于她的兰质蕙心。可疫情期间,她瘫卧床上,手机在手,浑浑噩噩,早把网课作业抛之脑后。复课后,丫头好长一段时间恢复不过来,她把自己藏在大大的口罩后面,眼神躲闪,神情萎顿。她开始拖拉作业,她开始各种推脱,不想上学,你找她,她也是眼眉低垂,一语不发。
去年九月,她姐姐高考失利,母亲只能选择回安徽老家陪伴姐姐复读,丫头和弟弟跟着爸爸生活在SZ,爸爸忙于生存,丫头和弟弟的日常起居便由奶奶照顾,这样一来,进入初二的丫头安全更是不足,拖把作业,缺课也便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曾一次又一次找她,想用梦想的火种去重新点亮她的眼眸。因隔三差五缺课,她的英语数学成绩直线下滑,她根本无力改变自己的颓势,只能用逃避来选择自保,彻底陷入恶性循环。群里通报拖拉作业订正者有她,背书不完成者有她,成绩直线下滑者有她--她把“破窗效应”演绎得淋漓尽致。
很多时候,你找她,她会选择低头沉默以对,以此来保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唯有你提到美术,提到她心心念念的苏州六中,她眼里才会闪过星星点点的火苗--星星之火,还能形成燎原之势吗?
好在,丫头的希望之火还在,更好在,她有一个好父亲。
丫头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到近乎木讷的男人,虽说笨嘴拙舌,可对孩子,特别是“病”了的孩子,他还是竭尽所能,去给予,去关爱。跟老师交流后,即使再忙,父亲也会每天晚上陪在女儿身边,盯着她作业,女儿几点,他几点。周末时,他还见缝插针,带上孩子周边小镇放风,捡拾各种小确幸……曾看过丫头的一篇作文,记录了父亲带她去TQ小镇找寻各种小玩意,字里行间是满满的幸福和感恩--就这样,因为希望,因为爱,初二这一年,丫头步履维艰,但也算在慢慢回归,无论精神状态还是成绩,她都有不小的进步,初三能够跻身年级优秀生行列,就是最好的明证。
而今,姐姐如愿读大学去了,原本无暇顾及的母亲,暑期就把重心放回她身上了,如此说来丫头状态应越来越好才是,可开学才一个月,她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在风雨飘摇中迷失了方向。
中考竞争压力下的一切,远非丫头想象那样简单,七门课齐刷刷上阵,学习节奏加快了许多,隔三差五大考小考不说,身边又都是优秀生,稍有闪失就会被虐,没有强大的内心,顽强的意志自然出现各种状况。
上一次她出现状况时,恰逢中秋复课。她跟母亲各种吐槽抱怨,嫌弃作业太多,委屈得眼泪汪汪。可事后帮她复盘,还是自己拖拖拉拉,囤积了不少作业订正,最终“债多不愁”,索性甩手不干了,这一次的情形亦如出一辙。
现如今的学子不易,中考生更是不易。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有抱怨不满很正常,但让这种情绪攫住所有,甚至自暴自弃,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世界何其残酷,丛林法则一直盛行,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成长路上该经受的一切,你总得去经历去了悟,去给自己选择的机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对,你可以选择“躺平”,那也必须是深思熟虑之后冷静理智的选择,至少这个决定做出后,你得有勇气承担一切后果。而于丫头这样的小小少年而言,做一个决定很容易,结果往往却不愿考虑,也不想考虑。可身为师长,能因此也装聋作哑,故意闭上双眼,陷入自我麻醉的睡眠吗?
当然不能。
于是,撕扯就来了:孩子哭着喊着嫌苦嫌累,父母打着骂着激娃前行,老师拖着拽着不愿放弃,谁都没有错,又好像谁都错了。
早晨电话里,跟妞儿聊了片刻,只是告诉她该直面的就不要逃避,但最终还是关照母亲,留意孩子情绪,不可太过拧着来,毕竟昨日刚刚有个花季少年决绝地离开,我不知道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飞身跃下的那一刻,他一定是对这个世界失望极了。
大课间结束,丫头来了,扎着高高的小辫,卡着一个亮黄的发卡,神色还算平静。还是找她聊了几句,告诉她觉得难的时候,就想一想自己想去的地方,丫头很努力地点了点头。
三言两语间,上课铃就响了,目送她匆匆忙忙的离开,抬眼便是一片明媚--迷茫的时候不妨抬抬头,或许就能跟阳光撞个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