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快五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站了。一路上,秀山丽水,峰峦迭起。满眼的绿铺满了山野,只觉的从一片绿色又转换到了另一片绿色中,仿佛被绿包围了,崎岖的山路就是丛山绿林中的点缀,就如衣裳上的花边儿,缠绕在周身绿色的裙裾上,消失在无尽的漫山遍野中。那绿是浓郁热情的,顶着夏日的酷热,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如一道道相互环绕的屏障。这屏障中间,是涓涓的流水。涟漪的溪水顺着山势汩汩而下,顺着岩石而下,淌过一排排光滑的鹅卵石,在阳关下折射出星星点点的亮斑。水上停着小舟,一只桨别在舟边。岸边有户人家,红泥棚房,屋棚上用泥瓦、稻草铺盖,如此便能挡的住风雨。有的房子靠在半山腰,似是孤立,却和群山蔚然一体,傲在峭壁边上,俯视山下景秀,房屋虽小,气势却是轩昂。
峰回路转,峭壁悬崖,山路甚是险恶。一条羊肠小道刚刚好能通过两辆车。司机也是百倍小心,放慢车速,缓缓而行。路旁就是极深的悬崖,下面是山涧,从一座山流到另一座,蜿蜒不息。从悬崖边看景色更是壮观,又带了点颤颤的小心,提着胆儿,偷偷的探出头,只见那深深的山底一条小溪蔓延,对面是整齐的梯田,一排排折叠而下,似是裙身起伏的花样,而那溪流正是轻舞的裙角,荡起层层清脆的阳光碎片。
绕出了山便是宽阔的田地。正是夏季青泽时,田是低矮青涩的,一块块铺到山脚下。在公路旁的田地里,竖着一个稻草人,戴了一顶破烂的小草帽,干黄的稻草在烈日的暴晒下挣裂出包裹的布条。一支竹竿撑着它,迎着太阳,在身后拉下长长的影子。
继续往前走,两旁成了挺拔的树木,路也变的好起来了,不再颠簸。房屋也渐渐多起来了,有几条狗仔趴在门前,侧着脑袋望着路上流动的人和车。刚开始见到的房子多是泥瓦房,后来水泥房渐渐多起来了,有市场、小街、小镇了。最后,车拐了个弯,停在一旁,见到旁边的人陆续下了车,才明白,已经到站了。
按着香儿的吩咐,搭了辆黄包车很快就找到她了。在她那里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四面环山的小县城,山里是平原地带。县城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街道井然有序,各种店铺、银行都一应俱全。晚上,香儿带上几个朋友和我到山洞去吃饭。山洞其实就是隧道,刚接近它,就感到习习凉意扑面而来。在山洞旁的阶梯上了山,抬头望见一块牌子:碧水山庄。(或许是碧水阁,我竟记不清楚了左转右拐,不须几步路就到了山庄里边,景色又是不同。一条小山泉顺着岩石流淌下来,流过山庄蜿蜒而下。我们在溪流的旁边搭了个桌子,靠水而谈。大人孩子都脱了鞋,在溪水里泡泡水,感受冰凉的快感。溪水上方,刚好有一块大岩石挡着,在上面聚成了一个小潭子,清澈见底,水积满了就从上面淌下来,下方则是平坦的石头,窄窄的,形成一个高低落差,水流碰撞在石头上,荡起悦耳的响声。我们就在溪边畅谈痛饮。吃的是山里的特产,有放养的土鸭子,熏熟的猪肉,脆脆的笋片,甘甜的豆子,一切都是天然的,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客套,有青山为伴,有溪水为乐,更有这些亲切的朋友,真是其乐融融。
夜色渐晚,人们开始回家了。我和香儿一家人搭了同一辆车,驶在田野的小路上。到了县城,华灯已上。和香儿道别后,我搭上黄包车回到宾馆,睡得很香很香。
*本文写于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