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觉得学习是件比较辛苦的事。听音乐看电影聊天都很轻松,但学习不是,它需要动脑子。
这几个月开始,试着每天都写点东西。今天,我忽然发现,学习是件很轻松的事了。因为相比于学习,写东西需要动更多的脑子。
以前学习,或者出于兴趣,或者出于需要,但都没有具体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状态好的时候效率就高,状态一般的时候也就是学个皮毛,并没有深入理解,更别说吸收、进一步思考了。所以学习效果的好坏其实得不到检验,只等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但是,写作不太一样。
我们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必须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表达准确无误,这还都是最基本的。哪怕只写一篇500字的短文,都必须具有这些条件,否则真的写不好。
而且,写出来的文章,是不是真正用心了?是立马能够看出来的。所以,但凡对自己的文字有点要求的,就必须拥有认真的态度,给力的头脑,还要花上足够的心思。
这也无形中给我的日常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我总得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休息要像休息的样儿,读书要像读书的样儿,写东西也得像个写东西的样儿......就连睡觉,也得高质量。
无论做什么,要想获得好的效果,都得基于目标,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混时间。因为,别管自己的水平在哪儿,写出来的东西至少要先让自己满意,倘若对付,干脆不如不写。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累,还会经历一段努力的过程,可一旦突破了它,无形中就多掌握了一项技能。
写作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它需要持续不断的打磨。只有付出了足够的辛苦和真正用心,不投机取巧,持续输出至少让自己满意的文章,才可能真正的提高思考的深度,提高文章的质量。
当你喜欢做一件事,并且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享受和满足的时候,那么精进它!
充实、完善自己,就能够提升生命的幸福感。
今天的户外异常寒冷。越是冬天,就越珍惜室内的温暖。
这两天在看一本书,非常喜欢。作者是威廉·津瑟,作家、编辑兼教师。他从《纽约先驱论坛报》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领军杂志的撰稿人。
他的这本书叫:《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突出了他一贯坚持与倡导的写作宗旨:“简化语言,寻找真情。”
译者朱源在序中说:
人生或丰富多彩,或坎坷不平,或千变万化,写自己、写他人、写社会、写自然,将自己的体验、感触、感悟、思考以更艺术与缜密的形式记录下来,留给自己,传给他人,影响他人,反省、分享、升华。
从书中摘过来一小段共享。
你必须先将自己的写作拆开,然后再搭建起来。你必须知道基本工具是什么,以及其预设的作用是什么。
再拿那个木匠手艺比喻为例,首先必须锯好木头,然后钉钉子。之后,你如果有雅兴,再切修棱角、添加别致的顶部。但千万不要忘记你是在练习一项基于一定原则之下的技能。如果钉子不牢,房子就会坍塌。如果动词不牢、句子结构摇晃,句子就会分崩离析。
事实证明,专注于事情本身,总能使我的兴趣更深切、更长久。
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