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切事件的不可思议,原于人的思维活动的不可思议(或曰不可在线性思维下“思议”。禅,本身就是打破常规思维)。所以禅家主张“非思量”,摈弃一切概念分别之心,否则就永远不会有完备的一致性存在。于是,科学方法的困境也必然是在语言的此岸(指月之“指”)而无法企及真性的彼岸(指月之“月”)了。所以,六宜慧能在为人开示时,一语道破其中奥秘,他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道元《景德传灯录》)
(药山惟俨)师坐次,有僧问:“兀兀地思量什么?”
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
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道元《景德传灯录》)
任何思维都只会背离真性的体悟。如“石霜曰:‘拟着即差,是着即乖,不拟不是,亦莫作个会,除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道元《景德传灯录》)
天皇道悟也有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道元《景德传灯录》)
“非思维”也要去掉。当有僧问“拟岂不是类?(曹山本寂)师曰:‘直是不拟亦是类。”(道元《景德传灯录》)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日本禅者阿部正雄说:“这是一种基于超越思量与不思量的‘非思量’的哲学,以‘自我觉悟’为基础,由智慧和慈悲所引发。”(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普劝坐禅仪曰:“兀兀坐定,思量个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非思量,此乃坐禅之要术也。”(道元禅师《普劝坐禅仪》)禅家谓为非思量底,拂邪思妄念也,是为坐禅之要术。其所揭示的便是一切都无分别。从而达到禅师所言的:“只如今念念及一切见闻觉知,及一切尘垢祛得尽,但是一尘一色总是一佛,但起一念总是一佛”(绩藏主《古尊宿语录》)的境地。
唐朝高城和尚在其歌行中说道:
“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
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
识取心。了取境。识心了境禅河静。
但知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静筠二僧《祖堂集》)
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
唯证方知。这是人类大脑智慧开发的方法以及其胜境;也许这将是未来科学实证能够摆脱困境的唯一路径。
(一叶/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