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安
单腿安,又叫“打千”、“打纤”,也有写或者说作“打千儿礼”、“打千儿安”的,是旗礼中的一种常礼。《御制增订清文鉴》条目作“单腿跪”,满文作“bethe bukdambi”,解释为“emu bethe niyakvrara be bethe bukdambi sembi.”,即“一条腿跪下”。
具体行礼时,行礼者先将马蹄袖放下或抖下,在受礼者正面或稍侧立正站稳,左脚略微向前移动半步,进而将左膝向前屈膝,并将左手手心朝下,轻按在自己左膝盖之上。与此同时,右脚向后引开屈膝,右膝或实跪,或离地未及一寸,右手则与右臂自然下垂。行礼时上身略微向前倾斜,略微低头以示谦逊,同时口中称词请安。单腿安整体时间极短,待右腿达到既定姿势,约数秒,便可将左脚从前方撤回,从而恢复立正的姿势。恢复立正的姿势之后,如果行礼者地位低于受礼者,那么行礼者这时还要退步打横,这样才算礼成。
单腿安并非是典礼上所用的大礼,故而其变式比较随意。其一,有时行单腿安,左手不须一定放在膝盖上,视情况、舒适而定。其二,行单腿安时,右膝不一定实跪,特别是民间的普通平辈旗人相见请安,多不实跪。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采访一些八旗老人的时候,他们认为单腿安和打千安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右膝是否实跪。有一些老人称,所谓单腿安,行礼的人右膝均要实跪,这才能叫“单腿安”。而打千,则多不实跪,而且动作仓促、不讲究。老人们还认为,单腿安“礼重”,打千“礼轻”。这里的区别未必是晚清旗人的普遍通例,但是亦可以看出旗人行单腿安的时候实跪和虚跪运用的不同。
在场合方面,单腿安在普通旗人的生活里运用很多,大体来说有几种:
1.平辈、朋友之间互相请单腿安,也用在仆人之间。如金寄水说睿王府的下人们:“男仆之间以‘打千’为见面礼节,往往还有相互请对安的。”
2.晚辈对长辈请单腿安。如赵书记录京旗外火器营礼俗是写:“凡晚辈在起床后须先向长辈问好、请安,男的挺腰,左腿前曲,右腿后拉,右臂下垂。”(《记北京的一个满族聚居区——外火器营》)即是单腿安。
3.官衙里回事时,属下对上级的问安。如启孮在讲述单腿安时说:“清代衙门中回事时,多‘打千儿’。”(《北京的满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宫廷和王府出身的宗室旗人里,请安均不用单腿安,而用双腿安。如金寄水特别提到“王府成员中即是平辈之间,弟弟见哥哥也要请跪安。”而具体到宫中的太监等回事用何礼仪,根据雍正帝的上谕(《钦定宫中则例》雍正元年六月二十二日上谕:“朕向尔等首领太监问话,遇下雨有泥水之处,只须躬身答应,不必跪奏。”),太监回答皇帝的问话时应该要跪奏。而一来这是雍正朝的记录,二来是太监答话而并非太监回事,所以晚清时太监回事时行礼的情况则不得而知,不排除有太监打千回事的可能。
面对单腿安,受礼者根据身份和想法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接安”方式。
1.若长辈或上级受晚辈或下级的单腿安请安,一般来讲颔首微笑,口称“起来罢”,或单手或双手做一个虚的扶起的动作,就可以了。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舅太太下了车,公子上前请安。舅太太一见公子,只叫了声:‘哎哟!外外!’先就纷纷泪落,半日说不上话来。”
2.若尊长受晚辈或晚生的单腿安请安,若要讲究礼尚往来,也可以作半揖还礼,或者上前一步,扶行礼者之臂,这样既有礼尚往来的感觉,也更为亲近。如《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里说:“公子便恭恭敬敬的请了个安,喜得个邓九公双手捧起他来。”便是接安。
3.若主人受仆人的单腿安请安,亦可以如1或2的方式来接安。如《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里:“说着,就跪下请安……二人转过身来,又给张姑娘请安。张姑娘知是婆婆的人,便不还礼,却也不十分羞涩,口中无言,双手拉了起来。”张金凤面对下人的请安,没有做平辈的还礼,而是双手拉起作为接安。”
3.平辈受朋友或者平辈的单腿安,则可以与之相对请单腿安,即互相请单腿安。启孮说:“这种安有时在街上遇见熟人也对请,甚至在城门洞中。”(《北京的满族》)
契丹有“捏骨地”礼,金代有“撒速”礼,他们都和清代的单腿安有些相似,恐怕是单腿安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