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家有三姐妹,她排行老二,大姐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千宠万爱的,因妈妈照顾不过来,从小就把她送去跟着奶奶一起住,而妈妈好像把这个女儿忘了似的,不怎么过闻。最疼爱她的人最亲近的人自然就是奶奶了,直到小学三年级的某一天,奶奶去世了,她的整个世界瞬间瓦解,她难以相信和接受她再也没有奶奶了。也因此,她被接回了完全没有什么印象的家。
这时,她才知道,自己有了个小妹妹,这么些年来,她总是自欺欺人地以为爸妈只是为了养活大姐和自己才忙不过来,需要奶奶照料自己。她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家里多余的。
鱼在夜里总是偷偷哭,想奶奶。想念奶奶总是在她撒了欢出去玩的时候叫她回家吃饭,还不时亲昵的啐她一口假装骂两句,想念和奶奶一起在田里劳作时教她认各种蔬菜和各种习性,更想念奶奶在寒冬里怕她冷着便抱着她睡.......
而在这个家里,大姐不怎么搭理她。大姐白天上课,放了学还得练钢琴,每次考试都能排进班里前三名,妈妈总叫她要向大姐学习,除了在台上表演和获奖时看得到她的灿烂笑容,大姐才是爸爸妈妈的骄傲。鱼也不是没有想跟大姐亲近过,但是大姐太忙了,好像无休无止旋转的陀螺一样,大姐就是那个大人嘴里的“别人家孩子”。而她刚到城里,功课跟不上,就更是被爸爸妈妈忽视了,她以为努力读书取得好成绩就能得到多一些的爱,能和姐姐像亲姐妹那样亲昵,于是她没事儿就在看书,努力学习。
后来,鱼通过刻苦努力,终于不再在班里中下游飘荡,虽然没有大姐那么优异,却也是十名以内叫得出名字的。然而,她发现,妹妹成天就知道对爸妈撒娇卖萌,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爸妈只是叮嘱她两句要好好读书而已,家里的两个鸡腿依然是大姐和妹妹的,因为大姐学习辛苦,妹妹还小,她信了。
鱼在家更加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在一旁看书,直到高考。她太想考好了,太想走出这个家,去到更广阔的天地,不知怎的一向成绩不算差的她考出来的成绩一塌糊涂。爸爸妈妈讽刺她是书呆子,姐姐妹妹见她躲在房里哭了好几天,不吃不喝好几天也没作声。鱼彻底对这个家失去了期望,只陷于满满当当的失望之中。她从房间走出来跟爸妈说,如果不让她复读,她就从窗户上跳下去,让他们的心永远得不得安宁。于是,这一次爸爸妈妈妥协了。妈妈还忍不住骂道,跟你那死鬼奶奶一样老顽固!
这一刻,鱼才真正明白,因为大姐需要照顾,所以把自己送去了奶奶家,因为妹妹还小,所以从没得到过父母的疼爱的她永远不可能比得过妹妹。原来,她跟奶奶一样,不受这个家待见。
鱼在复读时提出搬到学校附近住,想一心一意复习,原本不同意的爸妈硬是在鱼的坚持中妥协了。最后鱼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爸妈脸色终于好看了些,也会在亲朋面前开始提起这个二女儿,却仅此而已。鱼在大学里,勤工俭学,没向家里要一分钱,从她认清爸妈的真面目时就清醒了,她不属于那里。
虽然大学的时光并没有那么风花雪月,甚至说异常辛苦,但是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毕业后,她留在了待了四年的城市,偶尔回趟家,定时给爸妈汇一笔钱,却从来没跟别人说起她家的近况,她说她没有家......
家这个字是她的内心深处依旧渴望得到的,也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许只有她和奶奶,或许她能遇到一个能听她诉说所有的他,再有一个自己的家。
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育儿专家,哪怕育儿专家也有可能没法培育出完美的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家庭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初始点,不可避免地会对未来发展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但是真正选择的人是自己,学着像自己欣赏的人那样去思考、去生活、去抉择,最终的结局一定和想要的相差无几。
希望鱼真的有七秒钟的记忆,很快就能忘却那些伤痛,畅游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