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参加了朋友组织的《亲子情商成长营》,这也是我们家第一次集体参加这样的体验式活动,去的是浙江一个幽美的小山村,那里特别有“袅袅炊烟,小小村落”的意境。活动丰富多彩,有父母的成长课堂,有孩子的互动活动;有户外山林里的行走,有室内的武术、静心手触、沙龙、读书会、手工等。真是身体和心灵同时在做SPA,我享受其中,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照见”,从其他家长的分享和互动中反观自己和我们的家庭。
有位五年级胖胖的男孩,在梦想课堂上一直低着头,老师邀请他去白板上写出老师的名字,他开始不肯,经过老师的引导后来上去在一张大白纸的上边写了小小的两个字,看着那两个字,我内心升起一份心疼,透过那两个小字能够感受他内心深深的自卑。同时我也看到曾经那个有很深的自卑且不自知的自己,现在提升自信心依然是功课。
老师又邀请他写大点的名字,他便在白纸中间写了很大的两个字,还把一个点画成一个心形。这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并邀请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走到他的面前为他点赞,他渐渐抬起头看大家,露出笑容。做梦想板时,他非常认真地画了一棵树,老师请他分享时,他说到:“我想要自由,我想要自由自在,我想要自由的生活。”边说身体边前后摇摆,深感他平时的压力很大。
后来他的爸爸分享到:“这两天的学习让我感到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的问题,虽然以前也看过《非暴力沟通》什么的,现场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成绩不太好,回到家我们批评的多,想想孩子在学校已有很大压力,回到家也还是压力。”老师问到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发胖的,爸爸说一年级开始每年胖一些。老师说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影响那就是心理的影响,多去肯定看见孩子,心理状态好了孩子也会瘦下来,他内心很脆弱。孩子从开始时玩笑地对爸爸妈妈说“我不认识他们”,到活动结束时抱起妈妈,和爸爸深深拥抱时真的很感动。
透过那位男孩我看到过去压抑的自己,从小是个乖乖女,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别人认为我很快乐、无欲无求,而我内心却有很多烦恼不知和谁说如何说,这也是我走进心理学走上自我成长这条路的主要原因。多年的学习成长我有过不少突破,这几年全职在家陪伴孩子,尽管保持着线上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容易被琐事带走,知道做不到的情况发生时,会产生挫败感和无价值感,几天的活动中又让我更清晰深刻地看到目前很多需要调整和提升的部分。
男孩爸爸的话也让我反观我们的家庭,平时我们对待茗茗也是批评指责纠正多。其实茗茗是很有主见的孩子,也很要强,喜欢看书,喜欢探索大自然,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回到家却是有些“放肆”,不喜欢做的事容易对抗或逃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我意识到也是从小给他的边界设定不够,从中我也看到自己从小就是边界并不清晰,容易做老好人。还有就是自己从小太“听话”不愿孩子那样,希望他们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现在确实是很有主见,需要做的是引导他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这又要回到我自己,平时还是控制多了,急躁时还会发火,表达的部分也依然是我自己功课。有时看着先生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训他时,我心里很不舒服,不过想想我平时也常有那样的姿态,看到他的不可接纳行为时自己状态不好就很容易被他的行为或情绪带走了,自动反应就是训斥,同时我又会自我批判。
周二早上上学出门前,先生看到茗茗的领子没弄平便帮他弄了下,茗茗大叫“走开”,我平静地说:“爸爸在关心你呀。”先生也温和地说:“我在关心你呀,宝贝。”茗茗瞬间不吭了,我想他内心也同样碰触到了柔软。以前可能会训斥地口吻说:“是在关心你呀!”孩子更能够接受到非语言的部分,是关心还是控制。
今天早上弟弟穿好衣服后来又睡着了,茗茗问弟弟呢,我说:“又睡着了,你待会就自己去学校吧,昨天你先出门我们到学校门口都没看到你。”他说:“好吧,那我自己去吧。”我表达这些时是平和的,内心没有对他一个人走那么快还非让送的不满,也没有认为他应该能够自己去上学的想法。他收到了不是妈妈不愿送他,是弟弟睡了不好送,同时妈妈也相信他有能力自己去学校。看着他瘦小的身影背着一个和他体格不成比例的书包下楼,感到孩子又长大了,渐渐步步走向独立,心里突然有些感动。
我也又开始每天给茗茗写纸条,写一天中最欣赏他的三个方面。茗茗昨天也给我“记过”了,昨晚8点多了作业没完成他要看动画,我没同意。他说13分钟他可以完成两项作业,我说可以呀完成了可以看10分钟,结果他一项作业用了24分钟,然后就没看上动画。他便给我看了下面的小本子,还得意地说“知道我买这个本子了吧?”我笑说:“那你也记我做的好的方面呀。”
当我们柔软了,我看到孩子也在悄然变化,以前有时茗茗没有被满足动画时会生气地说:“我就要看!”最后大家都不开心。
透过孩子看自己,我们变了孩子才会改变,而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又恰恰是在提醒我们调整的,在生活中抓住每一个改变的挈机,与孩子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