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葱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二)生命的最初
简直就是真理,七月出生前,我的肚子大大的,我每天睡觉的卧姿很难找到一种舒适的位置,我像大多数妈妈一样期盼着孩子快点出生,因为那样我就用不着挺着大大的肚子小心翼翼的走路、睡觉以及上厕所。
然而也像大多数妈妈一样,当孩子出生后每晚要起来给孩子喂奶,从此以后不能再睡一个整宿的觉,我是多么想让她回到肚子里去,那样我多安心,听不到哭声,也不用大半夜起来啦。
孕育过程不亲自体验谁又知道是什么滋味,那一刻不禁想起妈妈把自己养大多不容易。
法国的一部电影《一件幸福的事》女主角道出了很多初为人母的心声:
芭芭拉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她和男友尼古拉斯正陷入疯狂的热恋,同时为了赶交毕业论文而忙得天昏地暗,却在这时发现自己怀了身孕。当她从震惊中恢复过来,芭芭拉开始游走于兴奋和恐惧的情绪之间。
自女儿出生后,一切都变成令芭芭拉异常焦虑的现实,她面对着一个百分百无助的小生命,要源源不断的供给一个婴儿的所需——特别是「爱」。
女主角说:她把我推进战壕,缴械投降,让我越过所有的底线,让我直面爱、牺牲、温柔和信任。她将我瓦解,让我脱胎换骨。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为什么大家都避而不谈?
影片从母亲的私密视角来看一个幸福的事件,真诚而百无禁忌。面对眼前这个毫无防备的小小生命,在为人母的艰巨责任面前,芭芭拉退却了,她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是,成为母亲,这明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悲伤和恐惧深藏其中...
是的,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在朋友圈晒着自己的宝贝,时不时的也晒晒自己幸福的某一刻。然而心酸和苦楚每个人都有,但都深深的装在了自己的内心,就像影片一样,“她将我瓦解,让我脱胎换骨”。
刚生七月时,我脑袋里想的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人生中最浩大的工程,直至死亡才得已竣工。当有了这一想法之后,证明我在勇敢的接受接下来的挑战。
第一次抱着七月去打疫苗,那时家里还没有车,打车时我对出租车说:抱着娃好沉啊!司机说:以后会越来越沉,但你会慢慢适应,直到有一天她不用你抱了,你还有点舍不得放下。
显然司机是过来人,现在想象那时的宝贝是多么轻,是的,不会有比刚出生时再轻的体重,但刚出生时抱孩子确实是感觉最累的,我想主要原因是那时刚刚开始,不适应。
同样刚刚开始每天夜里要起来喂奶,那种半夜被迫醒来的滋味刚开始简直是不愿意接受,要是有人能帮忙照看宝贝还好,一个人看孩子白天也没时间睡觉,夜晚又要起来两次折腾,所以就感觉进入地狱模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适应时,我们发现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我们能做很多以前我们做不了的事 ,我们能一个人抱着孩子,或者推着车,手里还能拎着东西,能独自带孩子去某个地方。很多时候还能够一边学习育儿知识,一边照看自己的孩子。
最让我体会为人父母不容易的事是:七月5个月时侯,也就是在冬天的12月份,七月爸爸要出差,之前他出差都是我一个人照看七月,有时家里没有水果和蔬菜,朋友会帮忙给我们买来,因为冬天孩子得用大棉被包上,才能抱出去,去市场或者超市买菜和水果肯定是拿不回来的。
记得有一次去买体温计,回来的路上孩子的被子散开了,没有地方放孩子,就不能重新包,我用散乱的被子裹着七月,有点抱不上手,又怕冻到她,一路小跑也算是把七月抱回家,但自己已经喘的上气不接下气啦!
有一次七月爸爸出差,家里出现了暖气供暖故障,于是我不得不被迫搬到七月姑姑家去生活几天,七月总哭的毛病还没完全好,换了环境更不好弄,七月姑姑帮了很多忙,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看着七月的笑容多了很多,心里也像开了花。
可是就在那天打完疫苗回来,七月开始发烧,脚丫上长满了红色泡泡,带到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毒感染。
倒退2年手足口有死亡病例,这么大的病就让七月给摊上了,我和七月爸爸并不知道当时手足口已经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听着医生的介绍:你们的孩子太小了,怎么会染上这个病,手足口的严重性不是孩子手上脚上长满了泡,而是要随时观察孩子是否有并发症状:如嗜睡、恶心、呕吐、惊跳、发烧、抽搐昏迷等,以上症状占的越多孩子病情越严重,可能会导致心肌炎、脑炎、肺炎或肺水肿等,更严重的也可能会影响到生命。
听完医生的话,当时我们两个的心想了很多结果,都蒙啦!从医院的门诊楼往住院楼走时,谁也不说话,有的只是眼睛的对望,我们两个心里都是害怕的。突然七月爸爸笑着说:没事老婆,咱孩子肯定没什么事,别听那些医生吓唬人。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除了生七月住过院,没接触过任何住院时的主治医生,我对医生的话深信不宜,医生说的每一句话我觉得都可能发生。可想而知我听了医生的话,做为妈妈心里该有多担心,多害怕。
后来经历多了知道住院时,医生必然要把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都告诉患者家属,这是流程。当然有的医生会夸大病情,让家属引起重视,有的医生会减轻家属和患者的担忧,说的轻描淡写。我们当时的医生属于中间即没夸大,也没缩小。是一个母亲因为太过担忧自行把孩子的病情夸大化了。
当七月爸爸安排完后回家去取生活用品时,这边孩子需要妈妈抱着,看着打吊针,那边医生叫喊着需要取药,换药、签字等,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两个我,夜晚我牢记医生的话:要时刻盯着孩子观察是否高烧,因为孩子太小没有表达能力,必须靠大人时刻照看,不能大意,我一夜一夜的熬着。
七月爸爸累的躺下就能睡着,即使轮到他看护时,他也会打瞌睡,我怕他错过孩子的某些症状,自然轮到我睡觉时我睡不实,吃不好睡不好又担心又焦虑,奶水马上跟不上了。
七月整日昏睡,除了喝奶会醒过来,其它时间都是昏睡状态,每天最多要打11个吊针,尿不湿很短功夫就涨满,我的体力和精力一天比一天下降,临床的大姐说:孩子不好起来,你是倒不下的。
让人欣慰的是我的奶水断了,七月居然能喝奶粉,后来姐姐来帮忙,状况好了很多,记得当时七月头上埋了针,姐姐叫她天线宝宝,过了七天,病情好转,记得临床的大姐看着我头上别个粉色的儿童发卡,私下里问姐姐:你妹妹是不是累傻啦?怎么带个小孩的发卡。我想我当时的样子应该确实是很滑稽的样子,其实那发卡是没住院时买的,有人说孩子喜欢看新鲜颜色的东西,我就想自己在家里带个粉色发卡给孩子看,没想到带到医院里,由于头发散乱,又没时间出去买适合自己的发卡,就随便带上啦!弄得人家以为我不正常。
还有就是我和七月爸爸的意见不统一,我认为要听医生的话,孩子有什么变化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而七月爸爸认为病情不算严重,不能什么都告诉医生,免得医生给孩子打那么多针,让孩子遭罪。
结果那天他回家取生活用品我就把孩子天天嗜睡,而且惊跳的情况告诉了医生,结果医生要给孩子做腰穿,并且加了两瓶药,七月爸爸回来拒绝医生的建议,而且当着同病房人的面跟我火了,我觉得他不够重视孩子的生命,就这样在医院里我们吵架啦!后来我们共同总结医院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两个的沟通也存在很大问题。
很多年之后我回想起那时,感觉自己当时经历的东西太少了,一点事就可以击碎我的心,不够勇敢不够坚强.随着带娃长大的日子增加,感觉以前遇到的那些困难在我面前可能依旧是难,但是在我的内心不再难啦!换句话说:以前我认为困难,自己做不到的事,在以后的日子里都不是事儿了。
这仅仅是成长的一件小事,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很大的事,因为才刚刚开始经历,不得不说七月的到来,让我看到了自己具有的无限大的潜力,让我脱胎换骨的改变着!一切困难都是好事!因为经历了更艰难的事生活就会变得更容易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