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奶奶家不遠處的街道,種著兩排樹,花朵好似粉色羽扇,葉子含羞草般小巧精緻,煞是可愛。一入夏便開滿粉嫩嫩的一樹,如霞,如胭。
小的時候因為對此花的鍾愛,曾向奶奶詢問它的名字。也許是因為懷念家鄉的芙蓉花,奶奶告訴我它叫芙蓉,我也就一直認為它叫芙蓉,覺得芙蓉這名字配得上它那顫巍巍,嬌滴滴的身段。
殊不知真正的芙蓉花多生於南方,而這北方也有的'芙蓉',真正的名字叫'合歡'。
「枉繡合歡花樣子,何日是,合歡時。 」元代詩人元好問在《江城子·繡香曲》里的合歡花描述了一位小女人對情郎的相思。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納蘭容若的《生查子》也借合歡花襯托自己一個漫漫雨夜的惆悵。
似乎古人見合歡反而湧出無限哀婉的相思之愁,就好像見圓月而生的思鄉之情。
不過,合歡雖美,真正令我這個吃貨欣喜的卻是《本草經》中對其的記載:「合歡花,安五臟,和心志,悅顏色。」有較好的強身、鎮靜、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療神經衰弱的佳品。
用合歡花, 梗米,紅糖加水熬至粥稠的合歡花粥香甜可口,想必是一道色香味俱全且富有詩意的宵夜小點。在鋪滿星辰的初夏夜,坐在樹下靜靜的享用一碗,真是光想想都讓人垂涎不已,於是我以後的小院裡又要多一棵合歡樹了……
珺之 2017.10.08 於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