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慢慢的多写几篇以单一概念为衍生的小文作为每日一千字正式的打卡文,不由自主的开始整理想要讨论的点。
刷刷几秒就攒出了未来一周想要讨论的话题。一如文集中大量躺着的只有名字的空壳,想要表达的太多,笔触却来不及整理,偶尔言论或沉思时那些自以为闪耀的点都再也回不来了。
生活中的我偶尔处于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多见于与妹子接触的时候与睡饱了之后),于是便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得多了大家就会觉得烦,而我也成为了一个大家印象中的话唠。
嘛,话唠这个概念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也就不作过多的界定了。直接以一个“话唠”的状态开始讨论“话唠”这一表现形式与内在可能的成因。
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属于那种想得很多,但是说的……也很多的人。曾经有个叫小白的姑娘五次三番的说:“你好烦啊,能不能不要说话”;“你闭嘴吧,我不想听你说话。”
没错,作为话唠的我,立刻就会接上的是:“哦哟,那我们就来谈一谈‘不说话’这个问题吧”;“为什么呢?我烦在哪里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眼中的话唠讲话特点应该是:“告诉你哦,你猜我早上吃了几个包子?哈哈哈,你猜不到吧,我吃了整整八个包子呢!两个是肉的,其余六个还是肉的,啊哈哈哈哈……”
如果让我来说,我宁愿言简意赅的表达成:“人家早上吃了八个包子呢么么哒~!”
被公认的话唠定义中,“重复”、“拖沓”、“啰嗦”这些概念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特质。但是在我的话唠特征中,我自以为我并不符合以上定义:重复?我并不能忍受将一个不复杂的概念加以反复论述,这是一种非常浪费精力的事,当然我的记性不太好,所有经常需要反复推理一遍概念以回想结论;拖沓?没有哦,我语速可快了,有时候会过快,然后舌头开始打结……我都听到舌尖对着大脑说:丫的你慢点想;啰嗦?似乎也算不上,在说话的用词用语上我还是喜欢精炼的,如果能用一句话讲清的问题为何要讲上几遍?
所以,我的症状其实为:说的太多了,这与说了什么无关,对于他人而言,我只是在“发声”而已。或者再进一步定义:我这种话唠的特点呢,其实是说话太认真了。
我明明是维特根斯坦“不可说的,只可不说”这一理念的忠实拥趸啊,怎么就成为一个话唠了呢?
其实解释也很简单:在心里装得太多了,于是就漏出来了呗。
当一个人开始不断反思身处的这个世界,所有事件、元素、乃至个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再加上排列组合的内在逻辑链条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一个话唠。
当一个问题开始变得丧失标准定义与公理之后,所有的规则、意义都需要我们进行再次的诠释与赋予。如果不嫌累,我们就在进行着这样反复的游戏。
我不停的问为什么,问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不停的说话写字,不是向人倾诉而是向自己澄清。
所以话唠啊,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打着转然后过家家的人,在一个话唠不停说话时,其实是在打着信号向你求救呢。(题外话:很多创始人都是话唠,说不定也符合我这一个界定吧)
嘛,毕竟如果是纯粹享受唧唧歪歪的话,估计也就只是一只“发情的猫”了吧。(“发情的猫”一词源于《银魂》)
可以与话唠一词的内涵成对出现的概念应该是“沉默”(写到这个相对概念忽然逻辑更清楚了,但懒得重写,意思勉强到了),或许在我这个层次,这将是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