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参加拆书帮新晋拆书家考级,顺利过关。
虽然顺利过关,但是思蓓姐在我拆完后给的建议非常到位,让我对便签训练法多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容我一一道来。
一。在新晋拆书家阶段,不要选择what片段,尽量选择how片段。
原因如下:
1.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不断的刻意训练,直到变为本能反应。
2.作为新晋拆书家,菜鸟级别的我们,水平很一般。不要说拆多么高深的片段,就是把拆书标准看完理解透,基本做到都很难。
如果这时再刻意拔高片段难度,选择自己很难驾驭的what片段,由于很多概念听众都不知道,于是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释基础概念,这对于只有15分钟而需要整场全部讲完的我们而言,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走都不会,就想跑,可能会摔的很惨。
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础一定要打牢,需要我们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的做到位,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希望一下子就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否则后期真的需要更高层次的提升,就会发现很受限制,就此止步不前,很难得到更高深的体会和认知。
4.选择很明显的how片段有什么好处呢?
how片段都是有明显的步骤的,不需要从原文中提炼出步骤,这样难度就降低很多。降低难度后,我们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晋级过程了解一遍,而不用一直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不必恋战,后面有的是机会锻炼。这样我们晋级的速度会快很多,同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锻炼每个阶段的技能点,把每个阶段的技能点练专练透。从而为后期融会贯通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功底。
二. 关于写作I片段标准之——重新定义。
1 标准一,诠释。
必须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诠释,不能增加或者减少原文原来意思的理解。不能把自己过往的经验直接加进来。而是要忠实原文。
这样做的原因:
每个人对同一片段的理解不一样,如果只是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写上,无疑对于看拆书片段的人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其实拆书的过程就是信息理解和传递的过程,如果在对信息进行最初始的加工时,就由于拆书家自己水平的局限性而删减原文原来词义,这对于后期学习写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原文作者到底怎么表达这个观点的,并且在之后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就会慢慢失真,这并不是我们拆书的初衷,更不是最终目的,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 标准二,准确。
不扩大也不缩小范围,用最清晰的语言把原文原有词义完整表达出来。
3 标准三,反思。
思考清楚原文后,反思自己之前做的事哪些跟原文相关,将这些事的前因后果,清晰的表达出来,逻辑自恰,不可含糊不清。
4 标准四,对应,致用。
就是将原文和反思的结果,真正的用到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改变。达到拆书帮最初始的目的,拆为己用。
5 写好I片段的重要性。
I片段可谓是便签学习法的核心的核心。I片段写不好,后面的A片段怎么写都不对。因为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抓住自己的痛点,写起来很容易为了写而写,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只是把自己感动一把而已。
同时,I片段是将原文跟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最关键的步骤,写出来I片段后需要一点点的去跟原文进行比对,看哪些是原文的?哪些不是?从而将不是原文的删掉,这样的过程虽然繁琐,但是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相信对原文的理解会达到更深的地步。
认真写之后,才会真的发现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从而为下一步写A片段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补充一点,在写I片段时,不可抱有自己之前的观念来看待原文,否则看再多书都会觉得都一样,其实很不一样,但是由于你头脑中固执的想法,始终拿自己固有的知识衡量所有接触的知识,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你头脑中的固有意识罢了,压根就没有吸收进去任何新的知识和信息。
所以这时要勇敢一点,勇敢的将固有思维放在一边,抛掉偏见,先接受原文给出的方案一步步走,才有可能达到进一步改变自己原有认知,否则看再多书无非都是把头脑中的概念重复n遍罢了,一点意思都没有。自然也不会获得任何形式的精进。
不要牵强附会旧的知识,在将自己的理解和原文进行比对时,多问自己不懂的地方究竟是什么?从而找到原文意思和你理解产生偏差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找准边界。
三 A1标准
1 鲜活。
比如说描述某一个场景,可以从五官的触觉中发掘。周围的味道,音乐,环境给你的感觉欢快还是悲伤等。
就是将自己某一次的具体事情,写出来后,让读者感觉好像就在眼前,能体会你的痛苦和开心,这就叫鲜活。
2 细节。
将一件事的细节讲清楚,从而增加可感官的体验,让别人也能更加感同身受。
3 故事情节。
4 反思。
5 对应。
四 A2标准
1 目标
写完A1后,写出之后类似事情应该怎么做?主要写清楚,什么时间,谁,干什么事?
2 行动
将目标里的事情,根据I片段里的how片段,一一进行对应,写出来具体可操作的行动出来。
3 可控
写的步骤或者方法是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
4 关联
跟自己相关,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四 加餐部分
学习促进者和培训师的区别
1 学习促进者
促进现场的人真的落实起来行动,指定行动方案。学会向到场者提问,让其自发思考一些问题。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做为促进者的我们应该干嘛。
2 培训师
听了那么多培训师的课,发现除了上课激动点,嗷嗷叫之外,一旦课程结束,立马回归老样子。
因为很多培训师只是在传达一种概念或者理念,并不一定有具体可操作的执行方案。
培训师将重点放在公众表达上,而不是学习者的学习上。